逃生的路的口径来缩小自己的身体。囚犯要逃命,正如病人去求医,是生是死,在所不顾。逃命也就是医病。为了医好病,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让别人把自己钉在一个匣子里,当作一个包裹运出去,在盒子里慢慢地争取生命,在没有空气的地方找空气,在连续几个钟头里节约自己的呼吸,知道闭气而不死,这是冉阿让多种惨痛的才能之一。
其实,棺材里藏活人,苦役犯所采用的这种救急办法,也是帝王所采用的。假使奥斯丹·加斯迪莱约的记载可靠的话,查理五世①在逊位以后,想和卜隆白作最后一次会晤时,便用这种方法把她抬进圣茹斯特修院,继又把她抬出去的。
①查理五世是十六世纪德意志皇帝,逊位后出家修道。
割风,稍稍镇静以后,大声问道:“可是您怎么能呼吸呢?”
“我会呼吸的。”
“在那盒子里!我,只要想想,已经吐不出气来了。”
“您一定有一个螺丝锥,您在靠近嘴的地方,随便锥几个小孔,上面的木板,也不要钉得太紧。”
“好!万一您要咳嗽或打喷嚏呢?”
“逃命的人从来不咳嗽,也不打喷嚏。”
冉阿让又加了一句:“割风爷,得拿定主意了:或是在这里等人家来捉,或是接受由灵车带出去的办法。”
大家都见过,猫儿有一种癖性,它爱在半掩着的门边徘徊不前。谁也对猫儿说:“进来!”有些人在半开着的机会面前也一样会有停滞在两种决策中左思右想的表现,冒着让自己被压在陡然截断生路的命运下面。那些过于谨慎的人,浑身是猫性,并且正因为他们是猫,他们遇到的危险有时反而比大胆的人更多更大。割风正是那种具有顾前思后性格的人。可是冉阿让的冷静态度,使他不由自主地被争取过来了。他嘟嘟囔囔地说:“总之,除此以外,没有旁的办法。”
冉阿让接着说:“唯一使我担心的事,便是不知道到了公墓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