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铎:
吕芳的信终于来了,可是却迟到了二十五年。
吴振铎走到那架史丹威钢琴前面坐了下来,不经意地弹了几下,萧那首降D大调
吴振铎走厨房里,咖啡的
香已经熬
来了,他把电壶拨到低温,又从碗柜里,找
了一盒英国什锦饼
,用一只五
的
晶玻璃碟盛了一碟,拿到客厅里,搁在
梨木咖啡桌上的银盘里。还不到五
钟,客厅里已经渐渐黯淡下来,吴振铎把茶几上的两盏台灯捻燃,暗金
的光
便溶溶地散
开来。下午罗莉泰问他,要不要在家里吃饭,他告诉她,晚上要请客人
去上馆
,趁机也就把她打发了
去,回
吕芳来了,他要跟她两人,单独相聚一会儿。罗莉泰
闲事,太啰嗦,不过这两年,他的饮
起居倒还全靠她照顾,罗莉泰是古
难民,卡斯楚把她的咖啡园没收了,儿
又不放
来。罗莉泰常常向他唠叨往事,一谈到她儿
,就哭个不停。起初他还礼貌地听着,后来她一开
,他便借故溜掉,日间病人的烦怨苦楚,他听得太多,实在不愿再听罗莉泰的伤心史。这些年来,他磨练
一
本事,病人喋喋不休的诉苦,他可以达到充耳不闻的境界。前天早上,费雪太大的特别护士打电话来告急,他赶到派克大
那间十二层楼的豪华公寓时,费雪太太刚断气,心脏衰竭急
休克而死,死的样
很狰狞,死前一定非常痛苦。他把那床白缎面的被单盖覆到她那张老丑而恐怖的脸上时,他的第一个反应是觉得大大松了一
气。费雪太太不必再受罪,他也得到了解脱。这位阔绰的犹太老寡妇,给他医治了七年多,夜间急诊,总不下十五六次。她经常地害怕,怕死,一不舒服,就打电话来向他求救,有时半夜里,她那断断续续带着哭音的哀求,听得他
骨悚然。有时他自己也不禁吃惊,怎么会变得如此冷淡,对病人的苦痛如此无动于衷起来。他记得初
茅庐,独立医治的第一个病人,是一个年轻的女孩
,学艺术的,人长得很甜,不幸却患了先天
心脏
缺损,他尽了全力,也没能挽回她的生命,那个女孩
猝然病逝后,有很长一段日
,他寝
难安,内心的沮丧及歉疚,几乎达到不堪负荷的程度,那是他第一次惊悟到,人心原来是一颗多么复杂而又脆弱的东西。
一个医生,尤其是心脏科的医生,生死在握,责任又是何等的严肃、沉重,他不禁想到他父亲吴老医生悬壶济世的
神来,他父亲早年从德国海德堡大学学成归国后,一直在中国落后偏僻的内地行医,救济了无数贫病的中国人,抗战期间,国内肺病猖狂,吴老医生在重庆郊外歌乐山疗养院主持肺结
防治中心,他记得他父亲白发苍苍,驼着背终日奔走在那一大群青脸白
,有些嘴角上还挂着血丝的肺病患者中间,好像中国人的苦难都背负在老医生那弯驼的背上似的。胜利后,他父亲送他留
学医,临离开上海时,吴老医生郑重地嘱咐过他两件事:一定要把医术学
。学成后,回到自己的国家,医治自己的同胞。他父亲的第一个愿望,他达到了,第二个却未能履行,当然,许多原因,使他未能归国,譬如国内的战事,而且珮琪也绝对不肯跟他回中国去。但是如果吕芳的信,
一年就来了——哪怕就像这封迟到的信,只有短短两行——他相信,论文赶完,他可能也就回国去了,去找吕芳,那时,他是那么莫名其妙地
恋着弹萧
夜曲的那个女孩
。
我又回到国来了,现在就在纽约,很想跟你见一次面——
开始?上次珮琪来找他,商量大卫明年上哈佛大学的事宜,他请她到五十七街那家白俄餐馆RussianTearoom去吃俄国大菜,基辅,两个人三杯“凡亚舅舅”下肚,竟谈得兴
采烈起来——从前两夫妻在一块儿,到了末期,三天竟找不
两句话——珮琪滔滔不绝,谈到她那位炒房地产的男朋友,容光焕发。奇怪的是,他竟没
到一丝醋意,反而替她
兴,那么快便找到了对象,使得他也
到心安得多,结婚十八年,珮琪很努力,一直想
个好太太,连自己的音乐事业都搁下了,一心一意,帮助他成为一个成功的医师。珮琪对于他的成就,真是功不可灭。珮琪的父亲金医生是国际知名的心脏科权威,也是吴振铎在那西华大学,
因斯坦研究院念书时候的指导教授。金医生不但把一
本事传给了这位中国女婿,而且一把将他提到纽约的上
圈
里去,加上珮琪八面玲珑的
际手腕,吴振铎在纽约一路飞黄腾达,继承了金医生的衣钵,成为一个心脏科名医,连派克大
上有几个大亨名
都来找吴医生看病。前年金医生退休,他在耶西华大学的亚伯·
因斯坦讲座,传给了吴振铎,他一生的事业,终算达到了颠峰。那天在
因斯坦研究院举行了
接仪式后,回家的路上,珮琪突然掩面悲泣起来:“查理,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了。”那一刻,他也确实
到,他和珮琪,夫妻的缘分已尽,他只有愧歉,觉得浪费了她的青
,她的生命,他终于不得不承认,他从来没有真正
过珮琪,从来没有过。婚前那三个月的
烈追求,回想起来,只不过因为他那时特别寂寞,特别痛苦,需要安
,需要伴侣罢了。他等吕芳的信,足足等了两年,等得他几乎发了狂,可能么?他对一个女孩
真的曾经那般神魂颠倒过么?当然,他那时只不过是一个二十五岁的学生,而且又是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