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也不是属于误抄或者个人的私自篡改,因为誊抄者的个人修改,不会同时现在4
不同的《红楼梦》版本里。
(A)(B)
《杨藏本》的第7回为誊清稿,字迹一般,写的是“待书”;第27、73、74和75回,都是修改稿,四个回目的“底稿”也都是“待书”见图5(A)。即:
图5《杨藏本》的第73回(A)和第90回(B)
《杨藏本》的许多底稿上之所以仍然写成“待书”,是由于曹雪芹有保存原始手稿状态的习惯,《杨藏本》中的“待书”,是保留了《风月宝鉴》手稿上的写法。这一观可以用在《杨藏本》的不少回目里,
现过“茗烟”和“焙茗”共存来证实。第24、39、81等回目的底稿上,一直保持的写法是:茗烟;但当
行第二次修改时,新加的内容中,
现的书童名称则
照新的书写原则,写成“焙茗
古代伪本《戚序本》是以“转让80回《石记》”为底本,
照《120回红楼梦定本》修改而成[8],而《丙
本》(庚)及其三个发行版本“最早77回《石
记》”、“转让80回《石
记》”和“最早80回《石
记》”都是使用“侍书”这个名称,因此它理应理应同《蒙府本》一样,都是“侍书”;现在却变成“待书”,其原因是《戚序本》的手抄本已经被烧毁,现在的所谓《戚序本》都是来源于石印《有正本》,从而变成《有正本》的称呼,为“待书”
笔者的这推测能不能实证呢?可以,因为以“转让80回《石
记》”伪造的版本除了《甲戌本》和《戚序本》外,还有《郑残本》和《舒序本》。前者只有第23和24回,但后者有40个回目。翻开《舒序本》的第7回(P。1820)、第27回(P。2409)和第38回(P。2760)就可以清楚地看见都是“侍书”这个名字。这一事实也可以作为笔者所提
的新观
的证明,即曹家第一次
售的版本不是今本《丙
本》(庚),而是“最早76回《石
记》”、“让转80回《石
记》”和“最早80回《石
记》”
通过上面对《红楼梦》各版本中,丫鬟待书名称叫法的统计,可以完全肯定:“待书”这个名称不是狄葆贤伪造的,所以,它不能作为鉴别版本真伪的准则。
为什么会现这样两
不同的叫法呢?笔者认为:这与《红楼梦》是由两个人执笔有密切相关。拙文[3、4]得
:《红楼梦》是曹雪芹在其父的《风月宝鉴》书稿上增扩而成,在里面
许多由两个人写作的痕迹。与贾宝玉的贴
书童茗烟有两个名字一样,丫鬟待书也有两个名字。
二、笔者的解释
在《风月宝鉴》中,曹頫称他们分别为:待书和茗烟;曹雪芹在写作《石记》时,将“待书”改叫“侍书”;把“茗烟”改称“焙茗”由于在《杨藏本》第24回,曹雪芹对“茗烟”改名叫“焙茗”曾经有过专门的说明。因此,好理解。对探
的丫鬟,在《石
记》最初版本——《丙
本》(庚)里,一开始就叫“侍书”,因而,曹雪芹没有对丫鬟改名
行说明。问题就
在《甲戌本》上,伪造者看见自己收藏的《杨藏本》上第7、27、55和73回都叫“待书”,因此将她伪造用的底本《丙
本》(庚)上的“侍书”都改称“待书”;致使曹頫的叫法显示
来。其它伪本《己卯本》、《有正本》参照《甲戌本》改成“待书”,因为在上世纪初,胡适买“甲戌本”之前,许多人见过《甲戌本》;并抄录过。
…分解。”[[使]](谁知探早)使
与待书,待[[
]](书)
去了。
但是,《杨藏本》的第89和90回,一连几个都写成“侍书”,如图5(B)所示。
比较特殊的是:《列藏本》,它有两个名称:《列藏本》的第7回是“待书”,第27、38、55、73和74回则都是“侍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