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着),学名(叫做)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仔)细打谅(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手)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又)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他)才劝住了,快再休提(题起)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黛玉答道:“十三岁了。”又问道):“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黛玉一一答应。又说道:)“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儿)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 *:竟然使修改的数量大量减少。核对后确定,大改第三回《程乙本》时,恢复了下列《丙子本》的描写和用词:
笑声,不曾,人个个皆敛声屏气,一个人,房门,闻,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男儿教养,细细打谅,下房。
能不能说:第三回《杨藏本》是直接修改《丙子本》得来的呢?不能!因为上面有修改《甲辰本》获得《程乙本》时增加的短语:【黛玉一一答应】,以及词汇:【又】,【一】;特别是【黛玉一一答应】是《程乙本》独有的,《丙子本》上没有,说明《杨藏本》所使用的底本仍然是《程乙本》,不是《丙子本》。另外,还有《甲辰本》的用词:(荡)、(叫做)等因保留在《程乙本》里,致使《杨藏本》中也有。而且这次修改时还涂抹掉《丙子本》、《甲辰本》和《程乙本》三个版本中都存在的: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三角眼,吊梢眉。这就充分显示出这次最后的修改达到了所有版本的最高水平。
曹家发行《程乙本》之前,曹雪芹已经去世;因此能够修改《程乙本》的人,在曹家就只有《风月宝鉴》的作者曹頫。《红楼梦》第三回经过曹雪芹由《丙子本》→《甲辰本》→《程乙本》两次大改,把《丙子本》的原貌改动比较多。但是,第三回的底稿是曹頫创作的(位于《风月宝鉴》里),他对曹雪芹的“两次大改”后的结果不太满意,因此在最后定稿时,他又恢复了原来的部分描写。在第三回的《杨藏本》誊清稿(即《120回红楼梦定本》书页)中,大量改用《丙子本》(庚)第三回的“用词”就是笔者上述观点的证明。
三、 结论
1,《杨藏本》第三回是在《程乙本》的誊清稿上修改而成,其中的对话:(凤姐)问:"妹妹几岁了?”(黛玉答道:“十三岁了。”不是伪造的,是由曹頫所写;
2,对《程乙本》进行修改的事实证明:在《程乙本》之后,曹家还出售过一个最后版本,即《120回红楼梦定本》;
3,在曹家出售的《红楼梦》版本中,的确存在下列文本关系:《丙子本》(大字本)→《甲辰本》→《程乙本》→《120回红楼梦定本》。
4,由于《蒙府本》、《戚序本》、《列藏本》、《甲戌本》、《舒序本》、《卜藏本》、《己卯本》等7个版本的第三回文字差不多完全相同于《丙子本》(庚),便成为“这些版本”是以《丙子本》为底本伪造而成的又一个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