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领出去配人。又问,[["谁是什么耶律雄奴?"老嬷嬷们便将]](谁是芳官?)芳官[[指出]](只得过来)。王夫人道:"唱戏的女孩子,自然是更狐狸精了!上次放你们,你们又[[懒得出]](不愿)去,可就该安分守己才是。
**:这两个回目的底稿都是《甲辰本》,修改成《程乙本》时,再次将“耶律雄奴”改成“芳官”
曹雪芹最初在《丙子本》(庚)中,未经仔细考虑而写出芳官改名的情节;这是因为在历史上,耶律契丹一直是满族的敌人,嘲笑契丹人绝对不是“反清”相反,他是站在满族的立场上,对待和奚落“契丹人”为了避免汉族人误解,以及被人利用,曹雪芹将《红楼梦》中凡是“温都里那”、“耶律雄奴”、“雄奴”的文字全部替换掉。
需要强调的是:在第63回,曹雪芹修改《丙子本》(庚),获得《甲辰本》时,就做出大量的删减;但为什么第70和77回中的“温都里那”、“耶律雄奴”未作改动呢?这是因为修改《丙子本》(庚),得出《甲辰本》时,未对这两个回目进行修改。当由《甲辰本》修改成《程乙本》时,发现这两个回目中还有“温都里那”和“耶律雄奴”等词,因而又替换成“芳官”;由此可见,曹雪芹父子对这个问题的坚决态度。
《蒙府本》[5]和《戚序本》[6]是以“转让80回《石头记》”为底本伪造的,因而保留了与《丙子本》(庚)相同的叙述;而《列藏本》是按照《120回红楼梦定本》修改而来[7],所以没有这一大段内容。
在现有14种古本里,具有第63回的只有8个版本,其中属于后期发行的5个版本都把涉及“雄奴”等的一大段内容都统统删去了,难道还不能看出曹家对满清政府的态度吗?
二、曹家不想介入政治斗争的其它证明
1)在拙文[10]中,详细地论证了《红楼梦》中北静王名字的更改情况,也是曹家父子不想陷入政治斗争的证明。因为在《丙子本》(庚)和《甲辰本》中,曹雪芹将北静郡王取名“水溶”自从《丙子本》(庚)和《甲辰本》在社会上流行之后,引起不少人往当时的各王爷身上猜测。为了避免误会,甚至给曹家出售的小说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在《程乙本》定稿时,曹頫最后将第14和15回里的“水溶”都改成“北静王”细节请看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