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红楼梦》重要新发现4曹頫修改了(4/4)

眉批,说明曹頫早就对《石头记》写批语。再如第74回第1816页写出赞扬眉批:“说得透”第77回第1902页的眉批是:“染了男人气味,实有此情理,非躬亲阅历者,亦不知词语之妙”等等;同时也证实这些眉批是曹頫一面修改正文,一面写出眉批。

证明4:笔迹:

写上面四条眉批的笔迹与修改第八册正文的笔迹相同,如图1和2所示。它们成为曹頫是第八册手稿的修改者的力证。图2中的旁加字“此、有、非、神、之”等字与图1中的眉批字相同。

(A)(B)

图1第75回(A)和第77回(B)的眉批

p。1798 p。1857 p。1937 p。1839 p。1848 p。1825

图2第八册的旁改字

三、 曹頫为何要担任修改

最后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曹頫对《丙子本》(庚)作第二次修改?

在拙文[8]已经考证出,曹雪芹是在其父曹頫创作的《风月宝鉴》上,插入他增扩的新内容进行新小说写作的,最后得到的是《风月宝鉴》和他编写的《石头记》两者大混合的原始手稿。然后对它划分章回,编写出120回的目录。接着,首先对前81回进行第一次全面的修改;所修改的内容中,包括曹頫创作的文字。他一面修改,一面要妻子将他的修改稿抄写出来,其中曹天佑也誊抄了一部分(见的75回的第1857~1860页),交给曹頫审阅。

曹頫一看芹妻誊抄出来的誊清稿,直皱眉头,错别字太多;因此一边看,一边纠正,以便减轻曹雪芹以后“对请”时的工作量。有些地方实在不通,就增加“旁改字”;当仍然纠正不过来时,就编写出“旁加句”这就是第八册手稿中出现“旁加句”的原因。他万万没想到,极度不通顺,是由于芹妻抄漏了词组,甚至句子,以及因抄错了字行,而产生“错抄句”

当曹雪芹完成前81回的第一次修改后,一看父亲的修改稿,就感到不对劲,自己怎么能修改出如此不通顺的文字。一同原始手稿(第一稿)核对,才发现不通的真正原因。当他将错抄和漏抄的词组或句子补充进去后,就流畅了,故此把曹頫补写的“旁加句”全部删除。

可惜的是:为了抢时间,尽快誊写出外出送审的“大字本”,曹雪芹未作全面的的查对;主要对改动比较多,尤其是增添了“旁加句”的地方,同第一稿进行了核对;这就在《红楼梦》中种下不少很不通顺的文句,不知它是何意。通常都认为是后来抄写者造成的,实际上是芹妻的错抄漏抄所引起;因为抄写出售商品的书生都是书法功底较好的秀才,他们具有抄书的习惯,绝对不会誊抄出语意不清的文字;为了加快速度,可能在词汇上出现曲解和变动,但所写出的文句是通顺的。因此,不流畅的,失去神韵的语句,基本上是原始母本(即芹妻)所造成。

最后需强调:本文也是笔者下列新观点的证明:

1, 曹頫的确创作了小说《风月宝鉴》,并成为今本《红楼梦》的基础;

2, 曹頫不仅给今本《红楼梦》写眉批,而且担任过文稿的修改和提出增删的意见;

3,今本《红楼梦》是由曹頫的《风月宝鉴》和曹雪芹的《石头记》两部小说混合而成,前者的内容约占三分之二;因此今本《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頫、曹雪芹。

相关资料(检索互联网)

[1]安晓玲:2,二探红楼(2):“丙子本”就是今本《庚辰本》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