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新探红楼55《红楼梦》推广策略的(3/4)

下到庙市去买一部《红楼梦》回家,关起门来过瘾;大呼上当,里面什么反满内容也没有。不少人还不死心,按照流行的《红楼梦解读法》:寻找同音字,细扣每个词句,咬文嚼字,去影射满清政府;就像现在一些人的心思那样,以求得心里安慰和平衡。实际上,是阿Q精神的翻版,驱动着《红楼梦》在官员和文人中盛行起来。正是这样一个历史背景,把《红楼梦》急促地推到大家的面前,流行开来。

曹家在开始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以为是他们的营销手段高明而促进《石头记》的推广。后来虽然有所耳闻,但都付之一笑,认为朝廷会做出公正的判断。因而,曹雪芹还要好友(赵执信和秋谷等)在南京以相同的方式发行。曹雪芹在后来还去过南京,了解情况。

也是这股反清的势力,把曹家推向灭顶之灾;曹寅一脉没有后人就是证明;正是《红楼梦解读法》迫使满清皇朝不得不铲除他们一家。大家公认,曹雪芹是有才华的诗人,但是除了《红楼梦》中的诗外,再也找不到他做的诗。所有名人诗集中都没有曹雪芹的诗词等现象也是上面论点的证明。详情请看拙文[5、10]。在小说[4],笔者讲述了这个悲惨的故事。

2)再次修改后的《庚辰本》就是《甲辰本》的祖本。在此本上,批语基本上是脂砚斋编写的;再未送给亲友批阅,而且很少录用《庚辰本》上的批语。然后,到庙市发行。

3)曹雪芹逝世前,在120回《红楼梦》原始初稿的基础上,他对“后40回”进行具体细致的创作。实际上是写作“后39回”因为他的前期工作已经写到第81回(在第81回的原稿上,有书童名字仍是“茗烟”为证)。他完成了“后39回”的全面增删和誊清工作之后,至少进行了一次全盘的修改;在《梦稿本》上留下了他对第81~120回作第一次修改后的手稿。当第二次修改和定稿进行到第87回后,曹雪芹病逝。

接着由其父曹頫继续完成第二次修改,并对第87回以前的书稿,进行了改动;再雇人抄写成“后四册”的发行版本。这样一来“120回红楼梦”的第一次发行版本(即《程乙本》)诞生了。它是由“前80回的石头记”和“后40回手抄本”组成。“前80回”的抄本,曹家已经收集了万余套,由各书摊老板上缴提供的;曹家自己组织的抄写班子,专门誊抄“后40回”

4)当筹划在北京开办《120回红楼梦》的专卖店的过程中,曹頫带着对儿子曹雪芹的怀念,对他主持并到庙市公开发行的《庚辰本》和《甲辰本》补写有关《红楼梦》书稿情况的眉批。在《庚辰本》上写了8条(另外还写了21条其它的批语),《甲辰本》上写了3条。除了把这11条重要眉批补抄到所有“前80回”的抄本上外,还派出家人,拿着这11条眉批找买过《庚辰本》和《甲辰本》销售权的书摊老板,令他们把这些眉批抄写到指定的位置。

将“前80回”的8册,搭配上“后四册”,混合组装成“120回红楼梦”;共12册,每册10回。

5)在拙文[10]中,笔者提出新观点,认为《石头记》手抄本的出售是曹家摆脱贫困,创收的一种手段。它的传播和推广不是依靠私下传抄和庙市书摊老板营销,而是一开始就是由曹家组织人抄写并在庙市销售的结果。

三、 《120回红楼梦》的发行

由于《石头记》出乎意料的畅销,使曹家决定在北京闹市区开一家专卖书店,可能叫“悼红轩书斋”,独家出售“120回《红楼梦》”,以及“80回脂批石头记”在曹雪芹死后大约第四年(即丁亥年的后一年),此店开张,成为销售“120回红楼梦”的唯一地点。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