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二十章 虎尾
(魏知县雄起了,兄弟们也要雄起啊,求推荐票啦!)
-
是啊。想一想,自己已经将这桩,被刑bu定了死罪的案子,成功翻了过来。来日必将声名鹊起,前途一片光明,似乎应该知足了。
可是真要将此案han混过去,何常这个罪魁祸首,必将逍遥法外。自己就成了包庇凶手的共犯,怕是一辈子都难解这个心结!
魏知县读了二十年的圣贤书,自然将圣人之言奉为圭臬。圣人说君子有九思,tou一条就是‘视思明’。君子视思明,要分得清是非,辨得明真假,要把人和事看得通透!
当年读书时,魏知县将此视为天经地义。然而chu仕后才知dao,人往往就是看不清是非曲直,或是不敢、不想看清真假虚实。因为分得太清、辨得过明,难免会碰的tou破血liu,甚至害了卿卿xing命。但要是装作糊涂,固然可换得一时太平,却遭受良心的煎熬,痛苦一生…
当现实与信念发生冲突时,妥协的往往是后者。但对魏源来说,这个选择尤其艰难。这跟他的经历有关,他是永乐四年进士,因年龄太小,面相太nen,永乐皇帝让他进士荣归,读书候用,他永远无法忘记陛见时,皇帝的温言勉励、拳拳期望…
‘魏小爱卿,你要时时自省、严以律己,莫失朕所望!’
时至今日,永乐皇帝的这句话,仍时时在他脑海回响,让他不敢对自己有所放松…
这一夜,魏知县天人jiao战,睁着yan直到天亮,他终于zuochu了决断!
当日排衙,富yang县的官吏们,看到了一个血红着yan睛的县太爷,听到了他的决断:
“今日辰时,大堂重审何常!”
一众官吏无不惊诧,然后肃然领命,完全与往日不同。
县衙分大堂二堂。平日理政断案,县老爷都是升二堂。升二堂时,知县一般穿dai公服,使唤的吏役一般也限于值堂书吏和经承差役,与事件无关之官吏则不必chu现。
升大堂则县官必须穿dai朝服,六房三班吏役都要齐集排衙,其郑重程度远高过前者。an规制,一般只有宣读圣旨、奉旨办差、或者有特别重大案件时,才会升大堂!
今日,魏知县要升大堂问案,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
退堂后,魏知县沐浴焚香,除掉公服换穿朝服。
他穿着白袜黑履站在铜镜前,两个亲随为他tao上赤罗青缘的上衣、下裳,然后整理衣领,louchu齐刷刷一dao中单白领。然后围上银革带、带上挂着赤罗无缘的蔽膝。革带之后佩绶系而掩之,最后垂下两条表里俱素的大带…
这既是穿dai,又是仪式,当一件件服饰加shen,魏知县gan到责任,也一分分压在肩上。为天子牧民,为百姓主持公dao,是自己穿这shen朝服的意义啊!
“东翁…”穿衣镜上现chu司ma求的老脸,他叹气dao:“你真打算豁chu去了?”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我上任前的誓言。”镜子里的县令,虽然板着脸,却依然显得很年轻:“富yang有何常这样的恶霸不除,算什么忠君之事、造福一方?”
“不知东翁打算怎么办?”司ma师爷肃然起敬dao。
“等着先生chu主意呢…”魏知县两手一摊,实诚dao。
“唉…”司ma求叹口气dao:“摊上你这样的东家,真是麻烦啊…”“先生果有良策?”魏知县闻弦歌而知雅意,激动的转过tou来。虽然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但不用成仁取义,那是最好不过的…
“我反复思量,这何常其实并没那么可怕。”司ma求苦笑一下,轻声dao:“先说咱们最忌惮的锦衣卫shen份。这一点很是蹊跷。如果他是锦衣卫百hu,昨日过堂为何只字不提?只怕必有难言之隐。既然他不提,咱们便当作不知。至于将来锦衣卫会不会干涉,那就是上面的事了,与东翁没有关系。不知者不为罪,锦衣卫再跋扈,也不至于找东翁的麻烦。”
“唔,不错。”魏知县点toudao:“那粮长的shen份呢?这个也很麻烦。”
“都说粮长犯死罪可以纳钞赎罪。我昨晚睡不着,翻看《大诰》,发现这一条chu自洪武八年十二月癸巳,‘粮长有杂犯死罪及liu、徙者,可纳款赎罪。’”司ma求轻声dao。
“哦…”魏知县读圣贤书灵光,对法律条文的钻研,还只是刚起步。不过也知dao,所谓‘杂犯死罪’,就死罪中xing质较轻的一zhong,与‘真犯死罪’相对,chu1刑一般也较轻。
简单说来,杂犯死罪就是十恶、故杀人、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