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耶]:孔教授,记得在04年你写的《号万岁》中,痛斥不良标语,您认为现
孔庆东:那是一句比较夸张的话,并不有真理
质。当年我的同学,用这句话刺激我去读金庸。后来我也用这句话,去“刺激”我的老师,这并不能说金庸或者武侠就能“
下中国文学的半边天”应该这样理解,没有武侠的中国文学,肯定是相当不完整的中国文学。
怕是“功过参半”
[星空下的妖]:从2005年开始,你数度
现在CCTV“百家讲坛”上,讲金庸小说,讲中国武侠,受到观众的
烈
迎。你怎么看学者上电视?
[若耶]:去听法制讲座前,留几个问题,第一:孔教授好:同事们和我都喜看你写的文章,这两天一直都非常
烈的讨论,引用您幽默诙谐的语言相互说笑。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很开心。您在北大情书中写到:还是鲁迅说得好,要少读甚至不读中国书。其实读书本
就是错误,读书人就是
神病人的代名词。请问您对中国目前的书有什么看法,对我们这一代有什么影响吗?如果说鲁迅时期读中国书害人至
,误人
弟,读书本
是错误,那么现代的社会的“中国书”是否能给我们带来好的
质量的
神粮
。
[香拉的鹰]:请问孔老师对最新的一些
据金庸原作改编的影视作品的看法。你觉得读武侠作品是不是比看武侠影视剧更
?
孔庆东:凡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很难改编为其他的艺术形式,改编的作品往往都是“吃力不讨好”所以,据金庸原著改编的影视作品——现在被称为“金剧”普遍不如金庸小说原著。这是理所当然的。我们不指责编、导演人员不努力,不敬业,正像改编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也很难得到观众的一致认可一样。很多“金迷”主要看的是金剧,而不是金庸小说。我建议这些朋友应尽量地接
金庸小说原著。因为影视作品很难
现小说原著中那些
刻的文化内涵。金庸先生自己说过一句话“看到自己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仿佛看到自己的孩
在给人家打”我也希望以后的“金剧”改编者“打人家的孩
打得轻一
。”
孔庆东:他们现在都过得非常好,比我写那篇文章的时候过得更好了。不过其中有几位朋友因为我的那篇文章,生活中经常受到扰。在此,我表示“洋洋得意”
[东瞧瞧西望望]:不知47楼207室的那几位舍友现在过的怎么样了?
过去有一句老话“思想文化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就去占领”我并不主张学者都要上电视,在这个问题上,首先应该考虑是否涉及到自己的专业领域;其次,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很多学者习惯于在书斋里“自言自语”从小没有受过在人前讲话的训练。所以学者上电视还要注意一个“话语方式转变”的问题。
孔庆东:我们今天的时代与鲁迅所生活的时代,既有一致之,也有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地方。鲁迅的时代,中国人最急需的是接受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外来”文化。所以鲁迅用比较偏激的话语形式,提
要少读甚至不读“中国书”因为在鲁迅说这句话的同时,大多数当时的中国学者,是开
了一长串又一长串中国古代典籍的书目,鲁迅的这些话,在那些铺天盖地的书目中是“空谷足音”但是今天在读书问题上,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青少年基本上是不读“四书五经”了,从小就是看日本、韩国的漫画,今天恐怕需要另外一
“空谷足音”所以,今天的读书态度应该是“兼容并蓄,打通中西”
其实我本人也是不太愿意“抛面”的,但是由于拒绝的“功夫”比较低下,所以不小心经常被拉上“贼船”我希望以后能够有
平更
的人取代我。
孔庆东:电视是当下社会的第一媒,它的影响力要超过报刊等纸质媒
。媒
本
只是一个工
,一个平台,可以“雅”也可以“俗”关键在于是什么样的人在媒
上说话,我们有很多学者学识渊博,才富五车,但是他们洁
自好,他们觉得媒
是比较庸俗的地方,他们明哲保
不愿意在电视上发表言论。但是在我看来“你不发言,总有别的人发言”如果在你研究的领域内,你放弃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允许一些
平并不
的人随便在电视上发言,造成了负面影响,学者自己是否也有一分责任?
[若耶]:孔教授是金庸的超级大FANS,哈“不读金庸就等于不懂一半中国文学”请问:孔教授,武侠下中国文学半边天,他对您的作品产生了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