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摸不着门(2/2)

容忍的,其次即使面对和女厨那样的事情,他也不一定谦逊和容忍。这句话与下文的“内在联系”(也是昏昏昭昭的一个概念)倒可能更多些。D中说的“不同层面”也是不能否定的,当然这一段说的不完全是“层面”但“侍者”、“书商”、“小贩”、“仆役”、“大人”、“牙医”、“女助手”、“护士”代表和暗示的正是“层面”在这里“层面”是与“场景”和“方式”共存共生的。E的观也不能说不对,因为“畏惧”和“悲伤”都是觉和验,不一定要现在字面上,读者非要那样理解,专家也无可奈何。

另外谈一句题外话,这篇《门》的格调和叙述视角都是属于城市中产阶级的,他们需要工、女厨、牙医,他们标榜孤独、隐秘、悲伤。我不是说这样不好,而是说这对广大的农村考生是否会造成某不公平。他们阅读这样的文字,比起那些经常接轻松刊、关注隐私问题、甚至家有女厨的城市考生来,无疑是要困难一些的。如何在考中弥补教育资源的分不公,也是今后需要思的课题之一。

本人当过几年中语文教师,也曾在多所考辅导班讲课押题,近年参与过题和编写教材等一系列关于考语文改革的活动,我很理解题者的意图是想突试题的文学和灵活,这一无疑是值得鼓励和持的,也看得他们对文章颇下了一番研讨功夫。但考改革是一项艰复杂的系统工程,题者与阅卷者必须互相照应。从题的角度必须想到答案的丰富和阅卷的可,要经过反复的自我问答和自我刁难。我的意见是,这样的文章不是不可以题,但话题就应活,而不能捧着活生生的蒙娜丽莎画像,却“蒙娜丽莎的左手还是右手”一类的题目。《门》这样的文章可以成发散的题目,否则就应更换其他文章,比如钱钟书的《窗》,要胜过此文十倍。其实汉语文学中优秀的哲理散文俯拾即是,这篇《门》在西方号称名作,翻译成汉语后,觉并不太。中国人对“门”的理解要比这刻得多。试一个以“门”为题的征文,全国的中学生能够写到这个平的,我肯定不下一百。我自己教过的学生,就有三五个达到这一准的。

这样,就给我们阅卷者造成了被动。我们为了保证考的公平原则,必须制订行的可作的评分标准。这必然是一个选择“庸人”的标准,它在淘汰差劣的同时也无情地淘汰了英。笔者本人中时代是全省的语文尖二以后的语文课基本不听(合老师教学观除外),以我当年的语文平来题,自忖只能得1012分,即刚刚及格。这次阅卷中经手8000多份考卷,该题得了满分18分和17分的,加起来竟不到千分之一。这显然是极不正常的。有相当多的考生空白不答,可以想见当时他们“摸不着门”的茫然心境。而答对的考生也大多是蒙对了那几个关键词,整理解并不见佳。

我对今年语文试卷的整格局没有大的意见,只是据阅卷时的受,略谈一酷暑中的昏见。站着说话不腰疼,摸不着门也不一定就是门安错了,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2001/7/16主席畅游长江35周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