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章鬼子来了(1/5)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四章 鬼子来了

1

二战结束四十多年后的1986年,日本最ju影响力的报纸《朝日新闻》以“我记忆中的二战”为题,发表一封战争亲历者来信,在日本引发qiang烈反响。至次年八月,读者来信多达四千余封,其中选发一千一百余封,以《战争》为题结集成书。于是日本各家chu版社也不失时机地推chu若干战争亲历者的回忆、见闻、故事、书信等等,在日本社会掀起一gu“回忆二战”的文化热chao。

“昭和五年(1930年),我刚满七岁,穿上盼望已久的小学生第一tao黑se校服,规规矩矩坐在教室里,学习背诵当时liu行的校歌:和大哥哥肩并肩,我今天上学堂。

gan谢士兵,gan谢士兵,

他们为国战斗,战斗为国。“规定我们小学生每天要向天皇照片鞠躬敬礼,天皇照片被置放在每所学校门口最神圣的位置上。历史课和德育课是背诵《天皇敕语》,老师教育我们:忠诚于天皇是每个日本国民的最高mei德。学校假日选在ju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天皇诞辰、神武天皇纪念日、陆军节、海军节等等。”(铁口成志,六十三岁,东京退休职员)

“昭和十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市礼堂举行柔dao拳击对抗赛,赛后放映电影。千人礼堂挤得满满的,系着黑带的日本选手和dai着拳击手tao的mei国选手上台,自始至终观众给柔dao选手鼓劲,大声斥骂拳击选手…最后柔dao选手取得胜利,全场huan声雷动。接着放映电影,是满洲事变(即九·一八事变)的战斗场面,我军占领地方地盘,升起太yang旗,全场观众鼓掌,群情激奋,高唱国歌《君之代》…我认为进行战争理所当然,打败外国人也理所当然,我们就是这样被教育长大的。我们从小对于日本在战争中获胜,以及我们长大要当兵没有半点怀疑。为战争而生的日本人就是这样造就的…”(古泽敦郎,六十二岁,北九州市退休社团人员)

“有人质问:你们为什么没有反对战争?我想,是因为国民并不怀疑国家政策。国民已经被教育得对上面zuochu的决定不抱怀疑…通过教育宣传,日本人从心底里养成优越gan,赞mei战争,蔑视其他国家和民族,终于推动战争。”(熊井雅男,六十六岁,东京退休者)

“满洲事变爆发,报社立即开始为陆军军用飞机募捐,用小学生节约零hua钱为飞机捐款来掀起国民的捐款热。捐献的飞机被命名为爱国号…中日战争爆发,报社又举行有奖征集军歌活动,入选歌曲有行军歌《手持膺惩的枪剑》、lou营歌《不立军功死不休》、《视死如归》,后来还有《日之wan进行曲》、《送chu征士兵》等,在日本军队中产生很大影响。

“大东亚战争爆发,新生儿命名liu行chu征、征服的‘征’字和胜利的‘胜’字,直到今天,我看到四十岁左右的人叫这zhong名字,总是心口作痛。”(吉田彰男,六十五岁,日本电报电话公司退休职员)

“…ti检时军医突然对我说:‘明天回家去。’我大吃一惊,‘shenti哪儿不好吧?现在让我回家,太见不得人了。’‘这是命令。’真是比把我的脑袋割了还要难受啊。

“被命令回家一共两个人,我接受的教育告诉我,不能参军的男子不是日本男儿。我达到了士兵ti检的第二类乙zhong标准,现在却被命令回家,太可耻了。无论如何也不能回家,我几次来到火车车厢的门外踏板上,心想还不如tiao下去死了算了…”(长屋义雄,六十一岁,爱知县退休公务员)

“我家正好对着鹿岛神gong的大门,有一天,大队士兵的靴声咚咚地从门前经过,一边挥舞拳tou高喊:明日必死!明日必死!我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旁边的人哽咽着回答我,他们要驾飞机去撞沉mei国人的军舰。原来这是特工队员到鹿岛神gong去zuo最后的参拜。很久以后,我才听说这些特工队员都是年仅十七八岁的少年人,当时心中堵得难受。后来每当我看着与当年特工队员同龄的上高中的儿子,就不由得不想,我们现在没准正奔向一场不知dao什么时候就会发生的战争哪!”(大场满子,四十七岁,琦玉县,家ting主妇)

“老兵折磨新兵,在军队里被叫zuo‘课目’。他们先喊一声:摘下yan镜!站稳了!接着铁拳飞来,打得鼻青脸zhong。连第二天早上喝酱汤也钻心地疼,满嘴的牙都打得东倒西歪。再来,钉着三十六颗大tou钉子的军鞋改成的拖鞋、gunbang、木枪都成了打人工ju,这不是‘课目’而是纯粹殴打了。还有被罚双手举枪哈着腰站在杂wu柜下面…永远有施暴的理由,‘动作太慢!’‘态度蛮横!’‘yan神不对!’等等,总之只要想打人,什么理由都可以。(稻永仁,七十四岁,退休中学教师,佐世保市)

“入伍后,第一个训练是游泳。把我们像捉鱼的鱼鹰似的用绳子捆起来,突然从船上推到水里,呛得没有呼xi了,才拉上来缓口气,然后又被推到水里。军衣冻成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