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五章 风云突变
1
湖北棉纱大王张松樵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造就的传奇人wu,他的发家史本shen就是一个奇迹,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艰难成长的历史见证。《裕大华纺织资本集团史料》(湖北人民chu版社1984年版)载:张生于清朝同治十一年即公元1872年,卒于1960年,享年八十八岁。他一生历经坎坷磨难,是我国民间纺织业的开拓者之一。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裕大华资本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内地最大的纺织王国,分别拥有武汉、重庆、西安、成都、石家庄、广元、台北等多家大型纺织厂,另有铁路、矿山、码tou、银行、学校和房地产投资等等。湖北裕大华集团与沿海申新(荣氏)集团双峰鼎立,并称中国纺织界两大jutou。
许多人或许不理解,何以我爷爷张松樵姓张,而他老人家的后代比如我父亲和我却姓邓?关于家族姓氏的来历,多数人只知dao裕华纱厂老板名叫张松樵,却不知dao他还有另一个名字叫邓旋宗。在这个有关姓氏来历的故事后面隐藏着张松樵乃至我们家族鲜为人知的shen世之谜。
父亲告诉我,我们邓氏家族并非湖北原住民,张松樵的祖母也就是我的太曾祖母是从中原地区逃荒来到湖北的灾民。我在史书上查到,清朝dao光元年(1821年)至同治年间,黄河大水多次溢dao,其中尤以dao光二十三年(1843年)河南中牟决口为甚,洪水冲垮大堤达三百余丈,淹没州、县二十余个,中原一地liu离失所者甚众…
据湖北《汉yang县北泉乡志》记载:清咸丰年间,有河南妇女邓彭氏携一邓姓男孩liu落北泉乡万子山村…该村张姓乡民无子嗣,遂将其收养,改姓张。
这个“河南妇女邓彭氏”就是我爷爷张松樵的老nainai,邓姓男孩就是我的曾祖父,张松樵的父亲。上述文字记载的就是我们邓氏家族在一个多世纪的岁月风雨中走过的艰难坎坷的迁徙历程。
张松樵七岁进城讨饭,小小年纪zuo过学徒、伙计、帮工、guan账,历经大半个世纪的艰难创业最终成长为湖北棉纱大王,这是一个有关财富和命运的世纪传奇,也是我在另一bu传记作品里将要讲述的家族故事。张松樵一生娶过三房太太,前两房分别是他的救命恩人,杂货店老板女儿和上海一位徐姓买办的千金小姐,她们所chu子女也就是我父亲的同父异母兄弟姐妹都姓张,是所谓“正姓”前面说过,张松樵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叫邓旋宗,此为“祖姓”也就是“邓彭氏”从河南老家带来的祖宗姓氏。父亲说,曾祖父去世早,曾祖母过世之前把儿子叫到跟前,此时张松樵已经发迹,曾祖母念念不忘嘱咐儿子的一件大事就是,你是俺河南老邓家的后人,你得为老邓家“三代还姓”要不俺老邓家就要断子绝孙啦。“三代还姓”是一zhong古老的中原习俗,指被外姓收养的男孩可在第三代恢复祖姓,所以“三代还姓”就是关系河南老邓家薪火相传的祖宗大事。
曾祖母去世这年张松樵已经五十二岁,他为了遵从母命决定迎娶第三房太太,而这位未来的女主人注定将以生儿育女为己任,完成重续家族香火的重大使命。于是芸芸众生的大千世界上,一个来自湖北仙桃名叫柳韵贤的纺纱女工走进张家,她年轻mei丽生气bobo,使邓氏家族得以延续。
柳韵贤是个穷苦的船家女,十六岁那年随父亲来武汉运棉hua,父亲不幸染病暴卒,她和妹妹无家可归,遂入裕华纱厂zuo工。许多纱厂前辈告诉我,当年武汉裕华纱厂有女工两千多名,可谓巧女如云争奇斗艳,谁要一枝独秀技压群芳可以说比登天还要难。但是来自仙桃水乡的船家女柳韵贤是个例外,她不仅天生丽质心灵手巧,而且创造chu一系列奇迹更是无人能比,被当时人们津津乐dao。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纺纱女工最重要的技术工作就是捻接断tou,俗称“捻纱tou”那时候纺纱机极易产生断tou,由于一台机qi能同时纺四百支纱锭,这么多纱锭一齐飞转起来就像天空下雨,不仅把人搞得手忙脚luan目不暇接,而且纱tou未捻好还会大大影响棉布质量。于是工厂常常都要针对问题组织技术大赛,张松樵带tou向东洋人学习guan理,每次大赛必定亲临现场,以倡效尤。
纱厂前辈告诉我,通常情况下,熟练女工捻接纱tou平均用时约需十秒钟,学徒工为十五秒,只有最优秀chu众的女工才能将这个工效提高到五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