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男女不同角度比对赏之,更解其意。黛玉将自己比柳絮,形象地说明了自己一生的凄苦,只能随风飘散,不能自主。而容若"魂是柳绵
碎,绕天涯"更是香艳凄苦兼而有之,将香魂比
柳絮本已够叫人徒叹飘零。"绕天涯"更
伊人孤苦,有家归不得,有
不能相守。
人死去埋骨黄沙。因是帝嫔,容若只能将这痛苦压心里。伫立风中,满心愁绪无可诉说,皇帝的女人不可染指,连思念都要格外小心。
半世浮萍随逝,一宵冷雨葬名
。魂是柳绵
碎,绕天涯。
林下荒苔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
说,数归鸦。
摊破浣溪沙
"愁向风前无说,数归鸦。"化自辛弃疾的《玉蝴蝶》:"暮云多,佳人何
,数尽归鸦",但是容若用的情意太
,生生把这
意境从老辛手里抢了过来。我们会随容若走
那个黄昏,看见他站在风中萧瑟的样
天空有归巢的乌鸦飞过,哑哑枯叫,想着就觉得惊心,而忘记老辛同意的
慨问询。
粉堕百洲,香残燕
楼,一团团逐对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
!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
不
,凭尔去,忍淹留。
我,我愿意——离开你。
最初读到《红楼》时很为黛玉葬的艳
惊动,不知
曹公是怎么想
来的。这
经典的场景,在以往的文学名著里还没有如此完
地被呈现描绘过。后来,读到《饮
词》看见纳兰词中每多"葬
"的字
:"葬
天气","一宵冷雨葬名
"等语,才知
任何艺术都是有迹可循,包括"黛玉葬
"。
【葬名】
除了《葬》,黛玉在还有一阕较短的《唐多令》也是凄苦顽艳
世之叹犹重,是咏柳絮的——可以和容若的这阕词互证。
觉得古代的女很可怜,三从四德,箍死了一生,命运如同浮萍柳絮随
随风,无可自主。以前会觉得黛玉太悲切了,看人生如此悲观,现在才知
她才是真正的格
致知,没有宝钗的任
激昂。纵然现在的女
,百事可为,看起来不弱男人又怎样?那
不弱,始终是弱。就像苏青说,我看见屋
里的每样东西都是我自己
钱买的,可是那有什么值得
喜的呢?
我们输给的,本就不是同类,不是迂腐严谨的规范,而是人生的不可预知。
说雪芹受了容若的启发是有据的。雪芹的祖父曹寅和容若同为康熙近臣,相
甚
,对容若生平之事也有所了解,祖辈的讲述让故事渐渐传下来,何况还有《饮
词》
注解,文人的心思细密,以雪芹的聪明想了解这些往事并不困难。在写《红楼》时适当的化用这些凄艳往事,衍延而成一段经典也在情理之中。
看见藏民匍匐在佛前,亲吻脚下大地,不会觉得他们卑微,反而会肃然。天地之间,留给人所行的小,才是人生。我们所执的态度,本就该是匍匐而谦恭的。
几乎,这是一首没有写明是悼亡的悼亡词。悼的是谁,应不是卢氏。因为卢氏是门名宦之女,嫁与纳兰,正是郎才女貌,门当
对。纵然早容若而亡,也不过是福薄缘浅,谈不上"半世浮萍随逝
,一宵冷雨葬名
。"的飘零。我是赞同清无名氏《赁庑笔记》中的说法:"纳兰容若眷一女,绝
也,有婚姻之约。旋此女
,顿成陌路。"《饮
词》中哀婉之作,很大一
分是为此姝所作。
关于女人,中国文学史上有两大经典而不可超越的比喻,一是源自《诗经-桃夭》的比喻,将女人比;二是
自汉成帝妃合德的"红颜祸
"一词。"半世浮萍随逝
,一宵冷雨葬名
。"容若完
而洗练地将两个关于女人最
最诱惑的说法结合起来,带
一
凄艳如落
的意境,其间暗用杨妃典,有生有
,与凄切中显现
一
华丽的悲哀。这阕《山
》堪称容若词的代表作之一,将典故与情语
织运用自如。情思绵邈,冷峭绝
,浅显中有
意,带
无限惆怅萧瑟。
《世说新语》称:"谢韫神情散朗有林下风。"谢
韫这样的女
,气质清华。她的风致不但使当时人为之心折,在千年以后仍被人津津乐
。容若在《饮
词》提及恋人屡有"谢娘"、"
韫"、"柳絮"、"林下风"等语。苏雪林论证容若恋人姓谢,不是无凭。但若据此推断黛玉姓谢,恐怕会惹得一
红迷
脚。只是通过容若的描述和引用可以相信,他的恋人必定是一个气质
尘,才华
众谢
韫式的女人,如果形象一
,我们可以想象她是接近林黛玉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