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努力过,至死都在持。他想到的,
不到;
到的,改变不了。那是悲壮的事实,是命运,再
大杰
的人都必须学会甘心,遵从命运。
他的后半生,依旧潇洒却不再逍遥。经历了安史之、牢狱之灾、
放、赦归,他渐渐老去,
看昔日明主仓皇西逃,情意两心知,不会不黯然吧。帝国坍塌了,盛世转
翻成断锦。黎民奔逃,辉煌化劫灰。那份惨痛,不是亲
经历,又如何能够心知?
有太多人为他抱怨不公。可这样的结局对一个天浪漫的伟大诗人而言,委实是最好的结局。
好在他失意却不消沉,诗风由激扬转苍劲,与杜甫的沉郁遥遥相应。不得不说,是他年轻时的游历、在山中的自省帮他奠定了厚实的神基础,让他历经离
而不倒。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此心安
是吾乡。
回过看,当年的赠词竟成了他今日的自况。王巩经历的,他又来经历一遍。日光之下,岂有新事?无非是上演过的桥段,换上不同的人再演一遍。他的柔
即他
边的朝云,是了,
理多年前就有人为他言明,天地为家,此心安
,何惧之有?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李白这样的人,你忍心他在政治斗争中不明不白地枉送命吗?我连想都不愿想,他是死于某一场政治谋杀,尸骨不全死不瞑目。我情愿他在家人
边病死,情愿相信他如民间传说的那样是太白金星转世,酒醉之后在船
捞月失足落
而死。
一个人,若放不开自己的心,即使富有四海,亦如徒然困居一室;若放下,即使颠沛离,
无长
,也潇洒磊落。这样的人,是乐游原上纵
远游的五陵年少,挥手自兹去。
他恢复了自由,回到了山野,携一把锈剑,骑一
青驴游走于红尘,遥望长安一钩残月,月如霜,满心寂寞一
风尘。
我想起另一个人,苏东坡曾写给好友王巩《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这样一首词:
数十年后,东坡被贬岭南惠州,边亦有侍妾朝云追随。朝云对他的情意绝不逊于柔
之于王巩。想他
岭南,看着相伴在侧的朝云,亦会常常忆起多年之前,那纤弱慷慨的女
笑应对他的问话:“此心安
,便是吾乡。”
的保护,惜他百代不遇的才华。
王巩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岭南的宾州。王巩南行,歌伎柔
不计艰险毅然随行。元丰六年(1083年)王巩北归,与苏东坡劫后重逢。席间请柔
为东坡劝酒。苏东坡问及岭南生活的
受,柔
不言生活之酸苦,答
:“此心安
,便是吾乡。”东坡闻言
受
动,作《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一首赠给柔
。
鬓发染霜,少年弟终老于江湖。笑送
归,心无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