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此心安chu是吾乡(1/2)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此心安chu1是吾乡

洒脱与磊落

一个人,若放不开自己的心,即使富有四海,也是徒然困居一隅而已;若放下,即使颠沛liu离,shen无长wu,也可挥手自兹去。

李白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他诗中很多意态都是动的,连停顿亦饱han急切飞扬之态。譬如:“yu上太行雪满山,yu渡黄河冰sai川。”“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简直俯拾皆是,不胜枚举。这首《山中问答》却是动中有静,尽显其悠然。

这首诗,我是当禅诗来读的。虽然禅历来主张不立文字,dao破语言是滞障,但是思想许多时候还是需要依靠语言文字来传达。语言文字如摆渡的舟筏,借此接近真理。至于登岸之后舍弃舟筏,那是另一重境界了。

李白的诗,天然就生动艳mei,真正是丽质天成,效颦不得。我有时不免掩卷怅然,汉字语言的魅力被他用得chu神入化。这就好比习武,武功高到了极chu1的高手,差距只在毫厘,但个人天分所终,中间苦修登ding的过程,差距是不言而喻的。你从不见他如贾岛般苦yin,就像你看不见吴dao子皱着眉tou涂改画稿,遣词如作画,他是随心所yu皆成佳篇,信手拈来自臻化境。

他赋予桃hua别ju一格的意象,以嫣红桃hua来比对苍茫碧山,以桃hua的热烈来映衬清溪的明净,意蕴却比字面上能够gan知的更为清远。桃hua落于“然去”象征纷繁热闹的念tou消弭于自在本心。与许多人liulouchu对桃源的渴慕不同,他指chu自xingju足,不去依恋传说,妄求桃hua源——这正契合了禅宗qiang调“不假外求”的思想。寻常的诗,能zuo到意在言外就很好,李白的诗不单意在言外,其境更超ba于语言。

决意要扶济苍生的人,首先要学习xiong藏天下,所以他会一次一次归隐山中。他是注定要chu山入世的,建功立业是他的毕生意愿。归隐不是他的归宿,似谢安那样东山再起指点江山才是他追慕的风采。他所追求的境界是游刃有余,来去自如,而非汲汲以求。

他的等待和自我节制终于有了成效,这绝ding聪明的男子,他不是一个不懂得依照世俗法则去经营自己的人,他很懂得去经营自己的名望。这一点他很类似谢安。天宝年间,他因dao士吴筠、玉真公主、贺知章等朝中权贵的引荐入仕。

入仕之初,明皇对他极尽礼遇。到后来君臣之间有了龃龉、不谐。他也明了及时choushen远去的dao理,被ti面地赐金放还,没有与恩主反目成仇,引火烧shen。

他只是不甘心,不甘心就此了断治世之心。他一直自认是治世之能臣,匡扶天下之才,只可惜不为所用。明皇认为他更好的职业是去zuo个名满天下的诗人,发发清论也就罢了。

我一直觉得明皇这么zuo是对的。他dong悉了李白天真放诞的本xing,他任xing,容易被利用和伤害。虽有热情,却不适宜在政治的漩涡里玩刀tou舐血的凶险游戏。

他不是个政客。说到底,明皇这么chu1理他,是基于对他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