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晒干、晒脆,两三个季节下来,茶叶运到京城,打开来泡着喝,意外地发现,茶味却越加醇厚浓郁了。究其原因,是骡马在长途的驮运之中,历经日晒雨淋,茶叶经历着它自身的发酵过程。真所谓普洱茶源于自然,在大自然的风雨中混然而成。正是在这一天然发酵的过程之中,形成了普洱茶独特的风味,越陈越好,越陈越香。放的年头愈是久远,其价值愈是高。
鲁迅先生家属那一小块拇指大的普洱陈茶,之所以能拍出三万几千块钱来,就是同它陈放了至少六七十年有关系。
永辉觉得光是通话不够了,他必须往自小熟悉的西双版纳跑一趟。于是就有了他的这一次云南之行,他随身携带了上海的茶商提供参考的小块小块的普洱茶样品,他路过昆明时,专程走进了遍街开出的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普洱茶商店,光是翠湖边的那些大大小小的普洱茶叶店,他就转了整整一天。他默记着商店里各式普洱的产地和价格,回版纳之前,他还专程去了普洱、思茅,他进一步了解了普洱茶。事实上,他小时候的记忆还是对的,原来驰名中外的普洱茶,产地真不是在普洱,而是在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普洱只不过是茶叶的集散地罢了。
好的普洱茶,往往茶叶肉质肥硕、芽头显露、味醇香浓、经久耐泡。普洱茶的出名,除了因为它是贡品,更因为它自古以来就是康藏地区的必须品。普茶对藏民们的生活,是不可缺失的重要饮品。藏民们平时喜食牛羊肉、吃酥油和乳制品,醇香肥腻的东西吃多了,顿顿饭少不了饮茶。而整个康藏地区,却又不产茶。故而,古往今来,就有藏民拿他们的马来换取茶叶的交易。今天被好些文化人炒作的纷纷扬扬的茶马古道,已经不是普洱县城北10公里处的茶庵鸟道,而说的就是茶马互市。通俗地讲就是拿茶叶换取马匹。
一路之上,永辉不但了解普洱茶的历史,他还了解普洱茶往北京、往香港、往上海等地发货的价格,他还在各种店里见识了三十年普洱、五十年普洱、八十年普洱、一百几十年二百几十年普洱的不同成色,不同陈饼。最后才来到他自小熟悉的街子上。
安文江阿爸凭着几十年老供销的经验,为他准备了各式各样的普洱茶,大大小小的圆饼、方饼、块饼,珍贵的礼饼,沱茶、球茶、团茶、贡茶等等式样,还专门陪同他去看了南糯山有八百年历史的茶王树,勐海巴达区大黑山里发现的一千七百年历史的的野生老茶树,还参观了猛海的茶场,参观了普洱茶的加工作坊。哦,普洱茶原来还有这么多的讲究。光是春茶,就分为春尖、春中、春尾三个等级。夏茶又叫“二水”秋茶则称谓“谷花”和别处不同,普洱茶以春尖和谷花的品质最好。喝过普洱好茶的人,形容起那股滋味来,嘿,别提了!
永辉不让安文江阿爸陪同,自家又去曼冗找了天华家爹盛加伟。他这一次临行前,马玉敏特意来找他,请他务必去找一下天华,说公安局现在的话已不像一开头那么肯定地说了,他们发现杀人者另有其人,不过天华遗失在现场的围巾上有被害者的鲜血,也得主动来胁助调查,讲讲清楚。他现在一趟跑得没了影子,等于是做贼心虚,惹得人起疑。永辉觉得这件事也很重要,专程跑了一趟。他指望着自己最好能见着天华,当面劝他随自己一起回上海,那就十分圆满了。哪晓得他只见着了天华的爹。据他爹说,他是相信天华的,天华这娃儿,有调皮捣蛋的一面,不过他决不会去杀人。年幼的时候,他带着天华去学傣拳,师傅说这娃儿聪明,不但要教他本地派的傣拳,还要教他学传来派的棍棒、学长刀为主的缅甸派,学短刀为主的泰国派。就是怕他学多了以后随便伤人,信奉小乘佛教的傣家师傅在教天华之前,花了好长时间教他为人之道,教他学了傣拳要主张正义,决不可以轻易伤人,万万不可置人以死地。天华是在向师傅发了誓言之后,才真正开始学傣拳的。去了上海,相信天华也还记得师傅的教诲。正是对天华有这点认识,盛加伟才赞成天华避一避风头的做法。只因曼冗街子上的公安盯得太紧,天华心头又怕,故而几乎没在他的屋头呆,这娃儿到山上的密林中提心吊胆东躲西藏了几天,听一个傣家有身份的朋友康朗桑说,边境线那头缅甸远远的密支那省大山里的玉石开采场需要工人,天华就随着康朗桑跑去了。唉,这也是万般无奈之举,用体力讨一口饭吃,避过这一阵风头再说。
永辉急了,那咋个把消息告诉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