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
吞辣醬油豆腐,及小孩吹得嘟嘟叫的泥蛙彩雞響鈴搖咕咚,一片沸沸揚揚。戲台
下站滿男看客,只見人頭攢動,推來推去像潮水,女眷們則坐在兩廂看樓上,眾
音嘈雜,人叢中覓人喚人,請人客去家里喫點心。看樓上女客便不時有娘舅表兄
弟從台下買了甘蔗橘子送上來,她們臨闌檻坐著看戲,而台下的男人則也看戲,
也看她們。
戲文時真是一個大的風景,戲子在台上做,還要台下的觀眾也在戲中,使得
家家戶戶,連橋下流水,溪邊草木,皆有喜氣,歌舞昇平原來是雖在民國世界亦
照樣可以有。但如今都市里上戲館看戲,則單是看,自己一點亦不參加,風景惟
是戲台上的,台下與外面的社會沒有風景。
卻說胡村戲文時是做的紹興大戲。偶或做徽班,即掉腔班,一句戲前台只唱
大半句,尾巴由后台眾口接唱。紹興戲像京戲,惟唱工不同。且京戲唱時配胡琴
,而紹興戲唱時則配樂以橫笛為主,胡琴亮烈,橫笛嘹亮,但橫笛多了個悠揚。
紹興戲的橫笛是元曲崑曲的流變,且更配以板胡而已。胡琴有三種,一即京戲里
的,亦稱二胡,最剛,又一是配洞簫的,最柔,而板胡則近似二胡。京戲與紹興
戲的唱工與配樂的直諒,及生旦淨丑的明劃,取材自閭巷之事以至于天子之朝廷
及歷朝民間起兵,皆極其正大,可比詩經的大雅小雅,而此外如嵊縣小戲及河南
墜子山東大鼓等則是國風,廣東戲亦只能取它的南音。但掉腔班的來歷較奇,或
是古昔楊柳枝和歌的流變。
紹興戲開鑼敲過頭場二場,先以八仙慶壽,次則踢魁綽財神,然后照戲牌上
點的戲出演。中國的舞皆已化成戲,惟踢魁綽財神仍是舞,戴的假面。魁星不像
書生,卻是武相,右手執筆,左手執斗,筆點狀元,斗量天下文章,舞旋踢弄極
其有力,民間說文曲星武曲星,只是一個魁星。踢魁綽財神皆不唱,惟魁星把筆
題空時,一題一棒鑼響,后場有人代唱“解元!會元!狀元!連中三元!”魁
星的假面極猙獰,但與其說猙獰不如說崢嶸。財神則白面,細眼黑鬚,執笏而舞
,倒是非常文靜,白面象徵銀子,卻只覺是清冷冷的喜氣,財富可以這樣的文靜
有喜氣,這就真是盛世了。
【過年】
從我出生,胡村有己田塋田共二、三十畝的不過兩三家,尚有兩三家稱為殷
實的都是靠做點生意活動活動,總算梢田本錢接得著,年年梢得七、八畝田種,
加上己田五、六畝,一年的飯米歸得齊,外有茶山竹山養蠶來補湊,一家的壯丁
男婦都早起夜做,還僱長工看牛佬,又常請百作工匠來做生活,人來客去現成餚
饌搬得出,就見得是熱鬧堂堂有風光的人家了。此外多是耙山墾地不夠吃,靠挑
腳打短,去沿江客作割稻,到餘姚挑私鹽,來糴米添衣。最是年關難過,五元十
元乃至四毫八毫都討債躲債,衣飾與祭器亦在當典里不知沒了多少。
雖然如此,漢唐以來盛時的禮樂,人世的慷慨繁華,民間亦還是奉行。每年
過年必趕市辦年貨,家家殺雞,有的還宰豬殺羊,又必舂年糕裹粽子。十二月廿
三送灶君菩薩上天,除夕在簷頭祭天地,祭天地要放爆竹。又堂前拜家堂菩薩,
又供養灶君菩薩從天上回任,舊的菩薩畫像送上天時焚化了,現在貼上新的,也
是木版印的王者之像,旁邊兩行字、
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
祭畢分歲,全家團圓吃年夜飯,把鄰人也你拉我請。小孩袋里都裝滿瓜子花生炒
豆蕃薯乾,還有壓歲錢。堂前高燒紅燭,掛起祖宗的畫像,陳列祭品,一家人守
歲。堂前及灶間及樓上樓下房間皆四門大開,燈燭點得明晃晃,床腳下及風車稻
桶里都撒上一撮炒米花年糕絲蕃薯片,把鋤頭犁耙掃帚畚箕都平放休息,因為它
們這一年里也都辛苦了。銅錢銀子的債是討到除夕亥時為止,但這一天便債主亦
要客客氣氣,因凡百要吉利,不可說不好的話。據我所知,胡村人常年亦沒有過
為債務打架,訴警察或吃官司,有抵押中保的大數並不多,其餘都不過是小數目
出入。我小時家里,除夕就也有人手提燈籠來收帳討債,怎樣嚴重我雖不知,但
總是除夕,時辰一過,天大的困難也過去了。做人憂心悄悄,但是仍舊喜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