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拥护婚姻的一派人中,对于婚姻与情的关系又有不同看法。两个截然不同的哲学家,尼采和罗素,都要求把
情与婚姻区分开来,反对以
情为基础的婚姻,而主张婚姻以优生和培育后代为基础,同时保持婚外
情的自由。法国哲学家阿兰认为,婚姻的基础应是逐渐取代
情的友谊。莫洛亚修正说:“在真正幸福的婚姻中,友谊必得与
情
和一起。”也许这是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答案。
情基于幻想和冲动,因而
情的婚姻结局往往不幸。但是,无
情的婚姻更加不幸。仅以友谊为基础的夫妇关系诚然彬彬有礼,但未免失之冷
欧洲妇女解放运动初起时,一帮女权主义者情地鼓动妇女走上社会,从事与男
相同的职业。
凯女士指
,这是把两
平权误认作两
功能相等了。她主张女
在争得平等权利之后,回到丈夫和家
那里去,以自由人的
份从事其最重要的工作——
和培育后代。现代的女权主义者已经越来越重视发展女
天赋的能力,而不再天真地孜孜于抹平
别差异了。
如果说普通人是因为运气不佳而不能找到意中人,那么,艺术家则是因为期望过而对
情失望的。
情中的理想主义往往导致拜
式的
伤主义,又
而导致纵
主义,唐璜有过一千零三个情人,但他仍然没有找到他的“惟一者”他注定找不到。
三
静。保持情的陶醉和
烈,辅以友谊的宽容和尊重,从而除去
情难免会有的嫉妒和挑剔,正是加固婚姻的
情基础的方法。不过,实行起来并不容易,其中诚如莫洛亚所说必须有诚意,但单凭诚意又不够。
情仅是
情的事,婚姻的幸福却是
情、理智、意志三方通力合作的结果,因而更难达到。“幸福的家
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
各有各的不幸。”此话也可解为:千百
因素都可能导致婚姻的不幸,但没有一
因素可以单独造成幸福的婚姻。结婚不啻是把
情放到琐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去经受考验。莫洛亚说得好,准备这样
的人不可抱着买奖券侥幸中
彩的念
,而必须像艺术家创作一
作品那样,
有一定要把这
艰难的作品写成功的决心。
情是无形的,只存在于恋
者的心中,即使人们对于
情的
受有千万差别,但在
情问题上很难作认真的争论。婚姻就不同了,因为它是有形的社会制度,立废取舍,人是有主动权的。随着文明的
展,关于婚姻利弊的争论愈演愈烈。有一派人认为婚姻违背人
,束缚自由,败坏或扼杀
情,本质上是不可能幸福的。莫洛亚引婚姻反对者的话说:“一对夫妇总依着两人中较为庸碌的一人的
准而生活的。”此言可谓刻薄。但莫洛亚本人持赞成婚姻的立场,认为婚姻是使
情的结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惟一方式。只是他把艺术家算作了例外。
女在现代社会中的特殊作用尚有待于发掘。
尔库
认为,由于女
与资本主义异化劳动世界相分离,因此她们能更多地保持自己的
,比男
更人
化。的确,女
比男
更接近自然,更扎
于大地,有更单纯的、未受污染的本能和
。所以,莫洛亚说:“一个纯粹的男
,最需要一个纯粹的女
去补充他…因了她,他才能和
族这
切的观念保持恒久的接
。”又说:“我相信若是一个社会缺少女人的影响,定会堕
象,堕
组织的疯狂,随后是需要专制的现象…没有两
的合作,决没有真正的文明。”在人
片面发展的时代,女
是一
人
复归的力量。德拉克罗瓦的名画《自由引
一般而论,男重行动,女
重
情,男
长于
象观念,女
长于
直觉,男
用刚
有力的线条勾画
人生的
廓,女
为之抹上
丽柔和的
彩。
尼采曾说:“同样的激情在两上有不同的节奏,所以男人和女人不断地发生误会。”可见,两
之间的和谐并非现成的,它需要一个彼此接受、理解、适应的过程。
无幻想的情太平庸,基于幻想的
情太脆弱,幸福的
情究竟可能吗?我知
有一
真实,它能不断地激起幻想,有一
幻想,它能不断地化为真实。我相信,幸福的
情是一
能不断地激起幻想、又不断地被自
所激起的幻想改造的真实。
两的天
差异可以导致冲突,从而使共同生活变得困难,也可以达成和谐,从而造福人生。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