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智慧和信仰1(2/2)

人要能够看到限制,前提是和这限制拉开一个距离。坐井观天,就永远不会知天之大和井之小。人的本限制就在于不得不有一个凡胎,它被望所支,受有限的智力所指引和蒙蔽,为生存而受苦。可是,如果我们总是坐在凡胎这井里,我们也就不可能看明白它是一个本限制。所以,智慧就好像某术,要把一个的自我从这个的自我中分离来,让它站在和远,以便看清楚这个在尘世挣扎的自己所的位置和可能的路。

看到并且接受人所必有的限制,这是智慧的起,但智慧并不止于此。如果只是忍受,没有拯救,或者只是超脱,没有超越,智慧就会沦为冷漠的犬儒主义。可是,一旦寻求拯救和超越,智慧又不会仅止于智慧,它必不可免地要走向信仰了。

其实,当一个人认识到人的限制、缺陷、不完是绝对的,困境是永恒的,他已经是在用某绝对的完之境参照系了。如果只是把自己和别人作比较,看到的就只能是限制的某形态,譬如说的残疾。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以自己的残缺比别人的肢齐全,以自己的坎坷比别人的一帆风顺,所产生的只会是怨恨。反过来也一样,以别人的不能比自己的能够,以别人的不幸比自己的幸运,只会陷浅薄的沾沾自喜。惟有在把人与神作比较时,才能看到人的限制之普遍,因而不论这限制在自己或别人上以何形态现,都不馁不骄,心平气和。对人的限制的这样一宽容,换一个角度来看,便是面对神的谦卑。所以,真正的智慧中必蕴涵着信仰的倾向。这也是哲学之所以必须是形而上学的理之所在,一哲学如果不是或明或暗地包着绝对价值的预设,它作为哲学的资格就颇值得怀疑。

从一定意义上说,哲学家是一有术的人,他的自我已经能够十分自由地离开,静观和俯视尘世的一切。在史铁生上,我也看到了这能力。他在作品中经常把史铁生其人当一个旁人来观察和谈论,这不是偶然的。站在史铁生之外来看史铁生,这几乎成了他的第二本能。这另一个史铁生时而居临下俯瞰自己的尘世命运,时而冷旁观自己的执迷和嘲笑自己的妄念,当然,时常也关切地走近那个困顿中的自己,对他劝说和开导。有时候我不禁觉得,如同罗已经不在罗一样,史铁生也已经不在那个困在椅上的史铁生的躯里了。也许正因为如此,所遭遇的接二连三的灾难就伤害不了已经不在中的这个史铁生了。

苏格拉底就是因为知人之必然的无知,而被阿波罗神赞为最智慧的人的。众所周知,苏格拉底就不是一个残疾人。我相信,史铁生不过碰巧是一个残疾人罢了,如果他不是,他也一定能够由生命中必有的别的困境而觉悟到人的本限制。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