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芬在这个晚上征服了坦克师的所有官兵,他们从嫦娥的上看到了当年柯湘的影
,当年的柯湘
八角帽,一双草鞋,一把手枪,威风凛凛的。而今夜的柯湘却穿起了古装。李雪芬嗓音
亢,音质脆亮,激情奔放,这
亢与奔放经过十多年的巩固与发展,业已构成了李雪芬独特的表演风格,即李派唱腔。基于此,李雪芬在舞台上曾经成功地塑造过一连串的巾帼豪杰,透过李雪芬的一招一式,观众们可以看到女战士慷慨赴死,女民兵英姿飒
,女知青豪情冲天,女支书须眉不让。李雪芬在这个晚上重
展示了她的
亢嗓音,战士们有组织地给她鼓掌,掌声整齐而又有力,使人想起接受检阅的正步方阵。没有人注意到筱燕秋。其实戏演到一半,筱燕秋已经披着军大衣来到舞台了,一个人站立在大幕的内侧,冷冷地注视着舞台上的李雪芬。谁都没有注意到筱燕秋,谁都没有发现筱燕秋的脸
有多难看。厄运在这个时候其实已经降临了,它笼罩着筱燕秋,同时也笼罩着李雪芬。《奔月》演完了。五次谢幕之后,李雪芬来到了后台,脸上洋溢着一
难以掩抑的飞扬神采。李雪芬就是在这个时候和筱燕秋在后台相遇了,面对面,一个
气腾腾,一个寒风飕飕。李雪芬一看见筱燕秋的脸
《奔月》剧组到坦克师问演
是一个冰天雪地的日
。这一天李雪芬要求登台。事实上,李雪芬的要求不过分。她毕竟是嫦娥的B档。相反,过分的倒是筱燕秋。《奔月》公演以来,筱燕秋就一直霸着毡毯,一场都没有让过。嫦娥的唱腔那么多,戏那么重,筱燕秋总是说自己"年轻","没问题","青衣又不是刀
旦","吃得消的"。其实大伙儿早就看
来了,闷不吭声的筱燕秋心气实在是旺了,有吃独
的意思。这孩
的名利心开始膨胀了,想着法
横在李雪芬的面前。可是谁也没法说,领导一找她,她漂亮的小脸就成了猪肝。筱燕秋没心没肺,就有猪肝,她是
得
来的。领导们只能反过来给李雪芬
工作,让她"多指导指
年轻人","多扶持扶持年轻人"。可是李雪芬这一次的理由很充分,李雪芬说,她演《杜鹃山》的时候就经常下
队,今天下午还有很多战士冲着她喊"柯湘"呢,她在
队有观众基础,她不上台,"战士们不答应"。
谁能料得到"燕秋小同志"会自毁前程呢。事后有老艺人说,《奔月》这戏其实不该上。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一
戏有一
戏的命。《奔月》
气过重,即使上,也得
一个铜锤
脸压一压,这样才守得住。后羿怎么说也应当是
脸戏,须生怎么行?就是到兄弟剧团去借也得借一个。否则剧组怎么会
那么大的
,否则筱燕秋怎么会
那样的事?
李雪芬在几年前的《杜鹃山》中成功地扮演过女英雄柯湘,称得上红极一时。但是,在A档和B档这个问题上,李雪芬表现了一位成功演员的得
与大度。李雪芬在大会上说:"为了剧团的明天,我愿意
好传帮带,我愿意把我的舞台经验无私地传授给筱燕秋同志,
一个合格的接力
。"筱燕秋
泪汪汪地和同志们一起鼓了掌。《奔月》被筱燕秋唱红了。剧组在各地巡回演
,《奔月》成了全省戏剧舞台上最轰动的话题。所到之
,老戏迷抚今追昔,青年人则大谈古代的服装。全省的文艺舞台"和其他各条战线一样",迎来了他们的"第二个
天"。《奔月》唱红了,和《奔月》一样蹿红的当然是当代嫦娥筱燕秋。军区著名的将军书法家一看完《奔月》就豪情迸发,他用苍松翠柏般的遒劲魏
改换了叶剑英元帅的伟大诗篇:"攻城不怕
,攻戏莫畏难,梨园有险阻,苦战能过关。"下面是一行行书落款:"与燕秋小同志共勉"。将军书法家把筱燕秋叫到了家中,他在抚今追昔之后亲自将一条横幅送到了筱燕秋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