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节老美又来帮忙了(6/6)

人何辜。

其实,蒋介石未撤退到台湾之前,美国早已想放弃他,认为再多给美援亦无济于事,所以一再要求他让贤,或完全授权给有能力的人。美国人当面向蒋一再提及这些,并不是什么秘密。蒋介石第三次下野固然由于徐蚌失利,美国的压力也是主要原因。美国人看上孙立人亦非秘密,事实上无论就军事素养、能力以及战功而言,国民党将领中实无出其右者,并非仅仅是曾经留美之故。真正的历史真相是,孙立人虽然满腹牢骚,瞧不起黄埔,不把蒋经国放在眼里,但因一念之差仍然效忠蒋介石。孙于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O年间有足够的时间与条件联美倒蒋,更何况李宗仁也想除蒋。蒋当时虽幕后操纵,毕竟是下了野,失去了名分,既有美国的全力支持,里应外合,于蒋亡命之际倒之,实易如反掌。萧公权教授曾说过,他于一九四九年秋天离台赴美前,因与孙立人乃清华旧友,过从甚密,孙于周末照例派吉普车来接,无话不谈。谈到牢骚处,萧戏说若有决心,愿草檄文,而孙终无决心,更无意倒蒋,故萧氏谓“孙将军有勇无谋”无谋者,没有政治野心之谓也,亦可为孙未尝对美方有所谓正面回应的旁证。

孙立人于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O年代可倒蒋而不愿倒蒋,蒋于一九五五年孙无以倒蒋时,竟以莫须有之罪名指孙欲以兵变倒蒋,实欲借故除孙耳,可谓狠者胜、善者冤也。

从历史定位看,孙立人案的种种冤情,确如岳飞案。岳飞案的成立关键是凭“众证结案,而武穆竟无服辞云”这就是说,全凭别人的旁证咬岳飞,并没有岳飞自己承认的证据,孙立人也是“无服辞”真是古今同调;岳飞案的罪名是“措置别做擘划”孙立人案中的罪名是“明告叛乱计划”也是古今同调;岳飞案中的罪名是“指斥乘舆”孙立人案中的罪名是“辱骂元首”也是古今同调。岳飞案中的元凶赵构杀岳飞以免直捣黄龙,迎回两宫;孙案的元凶蒋介石囚禁孙立人以免妨碍太子接班,更是古今同调。最妙的,岳飞本人并没“依军法施行”而是以“诏狱”“特赐死”;孙立人本人也没“依军法施行”而是“另案办理”以手令特赐在家软禁,也是古今同调。岳飞手下的张宪、岳云等都“依军法施行”;孙立人手下的郭廷亮、江云锦等也都受军法审判,也是古今同调。所不同的是,岳飞案中有罪犯“送二千里外州军编管”;台湾太小了,只好送几百里外绿岛编管了。汪荣祖有诗为证:

暮年不复旧英姿,

一死余哀感此时。

本意沙场争爱国,

岂知衙内每徇私。

伤黄泣李枉囚雪(黄氏姊妹与李鸿),

摧骨胸午夜悲(闻孙将军被囚禁后,中夜醒来搥胸悲鸣)。

难望赵秦平冤曲,

如闻怒发冲冠词。



秉钺专征追马班,

江南浴血气如山。

伤痕累累终无悔,

禁网深深久困闲。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