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26节 两年的光yin
一八九五年过去了,一八九六年来了;一八九六年过去了,一八九七年来了;一八九七年过去了,一八九八年来了。
两年的光yin过去了,光绪皇帝已经二十八岁了。他已经即位二十四年,他不想再等待了。他看了康有为上书的《日本变政记》、《俄皇大彼得变政记》,更加qiang了他要学日本皇帝、俄国皇帝的愿望,从事变法维新,他决心不让大清的江山断送在他这皇帝手里。
就在皇帝加jin进行变法维新的前夜,翁同龢被罢黜了。这个在政海打gun四十年的老臣,被皇帝“开缺回籍,以示保全”了。这一天,正是翁同龢的生日。他去上朝,忽然被挡在gong门口,不准他进去了,不一会儿,命令下来了。皇帝的无情命令,显然是在西太后的压力下发chu的。皇帝朱谕宣布的第二天,翁同龢去办离职手续,正赶上皇帝chu来,翁同龢恭送圣驾,在路边磕tou。皇帝回tou看着、看着,没有说一句话。是生离?是死别?师徒二人,心tou都有说不chu的滋味。事实上,生离即是死别。二十四年的朝夕相聚、二十四年的师生之情,yan睁睁的告一尾声。
六年以后,七十五岁的老师傅在ruan禁中死于故里。这个人,他为变法维新搭了栈dao,当别人走向前去,他变成了垫脚石。两朝帝师也好、四朝元老也罢,一切的累积,只是使后继者得以前进。他老了,他没有力量去搞变法维新了。事实上,维新分子在岁月的侵蚀后,往往就是新一代维新分子yan中的保守分子。那咸丰皇帝的弟弟恭亲王,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恭亲王当年雄姿英发,不是不可一世的维新分子吗?可是,当他老去,他却变成了绊脚石,当翁同龢安排皇帝召见康有为的时候,恭亲王就力持反对。这一反对后四个月,六十六岁的恭亲王死了,死后十八天,皇帝就召见康有为了。
召见康有为那天,也正是皇帝跟翁师傅生离死别的同一天,翁同龢引荐康有为,自己不但zuo了垫脚石,并且招致西太后对他的忌恨。他默默承接了所有的忌恨、集中了所有的忌恨,牺牲了自己,把后继者送上了台面。召见康有为的地点是颐和园仁寿殿。chun夏之际,皇帝常来颐和园听政,所以臣子也就在北京西郊的dao上,络绎于途。通常是先chu北京,在颐和园hubu公所过夜,第二天清早可以争取时间。皇帝召见是何等大事,zuo臣子的,必须先预补一点朝仪和规矩,正在康有为要向人请教的时候,大tou胖子袁世凯派人来邀请了。他坐上派来的专车,直奔袁世凯的海淀别墅。
“久违了,长素兄。”袁世凯迎在海淀别墅门口。一边迎康有为进入客厅,一面寒暄过后,表明了邀请之意“今天约老兄来,是听说明早皇上要召见老兄。因为这是首次,请老兄注意一些仪注。首先,老兄天没亮就得到颐和园外朝房伺候。然后有太监引导,进gong门,到仁寿殿门,太监就退走了。这时老兄要特别注意那门槛,门槛有二尺高,门上挂有又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