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活shui井:1-5(1/7)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活水井:1-5

每当我写信的时候,小星就经常故意在我的面前高声歌唱:"十个男人七个傻,八个呆,九个坏,还有一个人人爱。姐妹们,tiaochu来,就算甜言mi语把他骗过来,好好爱,不再让他离开。”

一、宁萱的信

廷生:

读了你的信,我心里很难受。我的yan泪模糊了你的字迹。

我想起我们的祖辈、我们的父辈,想起他们所经历的悲剧。不guan他们chushen如何、地位如何,他们一生都没有得到最起码的幸福。

两位爷爷用生命来承受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所遭受的人为的厄运。他们是千千万万蚂蚁中的两只,来自土地,也归于土地。

他们都属于"非正常死亡"。他们的人生轨迹突然之间像一个休止符一样终止了。很多时候,死亡的降临是蛮横的,死神不会征询你的同意,你想躲也躲不开,它cu暴地打断你的生活。它的chu现,让所有人都shen切地ti认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助。

其实,无论是我那自杀的爷爷,还是你那病逝的爷爷,他们离开这个世界,并不是心甘情愿或者心满意足的。他们的离开,也并不表示他们不再爱这个冷酷的世界。

你在信中将我爷爷的死与王国维类比,我觉得与之更为相似的倒是老舍之死。他们都是纯朴的知识分子,又都是在相似的时间段里,选择相同的方式离开人世——投湖自尽。我想,毫无疑问,他们有过相似的心灵的挣扎和最后的决断。

学者黄子平曾经在《千古艰难唯一死》一文中,探讨了像老舍这样的文人为什么会选择自杀。他搜集了"文革"以后许多人对老舍自杀行为的解释和阐述,他一层一层地shen入,一直shen入到那"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

"活着,还是死去",真的是哈姆雷特和我们所有人都无法回避的千古难题啊。

选择死去,首先的原因是:士可杀而不可辱。

汪曾祺有一篇《八月骄yang》的短篇,以一些旁观者的视角来观察和思考老舍之死。人们看到,"那个人在椅子上坐着,望着湖水"。最后,他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老舍死后,几个老北京在一起聊天。

张百顺问:"这市文联主席够个什么爵位?"

"要在前清,这相当个翰林院大学士。"

"那干吗要走这条路呢?忍过一阵肚子疼!这秋老虎虽毒,它不也有凉快的时候?"

顾止庵环顾左右,沉沉地叹了一口气:"士可杀,不可辱啊。"

王利发说:"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tou,谁chu的主意?"

这就是一群老百姓的理解,看似不着边际,实际上切中肯綮。

是的,再毒的红太yang,也有落山的时候啊。但是,有的耻辱是无法忍受的。而死亡是耻辱者唯一的抗争手段。

其次,让这些毅然赴死的人gan到不可理解的是:为什么糟踏中国文化?

当爷爷的蝴蝶标本被毁坏的时候,当更多的知识分子的书籍被焚烧的时候,他们的生命也走到了尽tou。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死,还等什么?

苏叔yang有一篇《老舍之死》的文章,其中提chu一系列的问题:老舍为什么选择太平湖呢?他一定经过shen思熟虑——究竟死在哪里合适?他的选择是不是chu于那家族血缘、眷恋故土的qiang烈gan情?

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写到,主人公祁天佑被日本兵打了一ba掌以后,"现在,他挨了打,他什么都不是了,而只是那么立着的一块rou。"没有想到,最后作家自己也亲shenti验到这样的屈辱。

所以,他像祁天佑一样,不能等待、不能苟活了。

他向死而生。

第三,作为后人,我们可以继续这样的追问:死,可是要理由的么?

陈村写过一篇题目就叫《死》的文章,谈的是傅雷之死。他写dao:"在动luan岁月中,我们说到你,说到你的死和众多的死,说到苟活的我们和我们不堪的苟活。"傅雷活在东方的恬淡与西方的浪漫激情之中,活得忧郁、焦躁、柔情又不乏率直。我们从他那纵横jiao错的手纹中,认chu困顿的童年,认chu甜mei的爱情,认chu勤勉与正值、压抑与愤懑,更认chu不谙世故与洁shen自好,他"不是不屑,却是不能"。

我们永远也无法还原前人的心灵状态。然而,我们总有一天会意识到:前人zuochu抉择时候的理由,也将是我们的理由。

第四,让我们gan到欣wei的是:他们并没有死去。

德·普鲁斯说:"幸存是一zhong特殊的经历,幸存的价值已远远超chu幸存者的个人经验之外。"那么,抗争同样是一zhong特殊的经历、一zhong特殊的价值。

抗争的那一短暂瞬间,激活了历史的记忆;抗争的那一短暂瞬间,闪耀着人xing的光芒。

最近,陈徒手写了一本名叫《人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