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面说过,他从小就跟在叔伯爷爷边,他曾是大山里的一个穷孩
。叔伯爷爷是省城的一个大官僚,把他从山里领走,洗去了他
上的泥土,又送他上学,直到把他养育成人。那个老人和他的夫人都在父亲
上
费了不少心血,他们是他无可争执的恩人。后来父亲从他们
边飞开了。当平原地区的战争到了决定关
时,叔伯爷爷亲自策划了几次大的行动,使革命力量蒙受了
大损失。也是一
宿命,那个老人在一次回乡时竟然被俘了。这在当时是一件大事,父亲受命参与了对自己叔伯爷爷的审判。
这就是外祖父的死。它离我的生还有近十年的时间。那一场
大的不幸、难以想象的悲恸完全被排除在我的视野之外,却不可避免地在我心中结下了永难消除的疤痕。因为我们的生活到
打下了他的印记——我识字以后读到的每一本有趣的书,问一下都是他遗下的;还有那些
的小
,比如一件漆
、一个八音盒、一台西洋钟,都是他留下来的。更多的是故事,外祖母在夜
人静时忍不住就要回忆那些
好的或是担惊受怕的年代。外祖父在我心目中成了一个神秘的、英俊的、殉
的男人。
这就是一个于特殊时刻的人:纯洁而残酷。他
地
着、恨着,走到了一个极端。
母亲说那是一个秋天的下午,天气闷异常。全家人都没有午睡,不知为什么不安地走来走去。父亲
发到外地去了,大院里只有母女俩、一两个常住院内的帮工。他们好像都同时在挂念着什么。"老爷"还没有回来——"老爷"开会去了…到了下午,很快,太
红了,红得像血。一阵风
得树叶
响,像有
队从墙外驰过。就在这时,大院的正门被什么撞开了——所有人都看到了外祖父的大红
走了
来,
背上没有人!
—一个官僚商贾边生活。因为叔伯爷爷没有儿
,就对父亲格外
重。可是这并没有阻碍他成为一个职业革命者——他二十多岁的时候已经是一位颇有名气的人
,以后甚至担任过一支
队的副政委。
他没有迎来小城的解放,虽然他为之奋斗了一生。这对于他不知是不是一件幸事。父亲的经历多少可以给人一启迪,因为他们走了相同的
路,用来互为参照也并非毫无意义。
大红跑、跑,一直跑了好久,来到了城郊,那里是一片矮矮的松林…外祖父就在那儿遭了埋伏。他静静地躺着,
下的白沙和一层松针都被染红了。
外祖父遇害的第二年小城解放了。作为胜利者,父亲接受了人们献,受到了好多人的
呼…但他没有陶醉,很快就投
了更为繁忙的工作,几乎不怎么沾家——母亲说他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简直化为了革命肢
上的一个
官。那时候有多少事情要
,他的心情时而沉重时而
乐,两
常常闪烁着动人的光。
父亲就在担任副政委的前后结识了外祖父一家。外祖母后来说,他来到那个大院,看到那几棵大茂盛的白玉兰树,顿时双
一亮。那是一个
天…父亲频频来往于小城和另外几所大城市之间。而今,他所
过的一切都湮没在历史的尘烟之中。他的事迹没有被写
教科书中,没有被记录下来,我只能从外祖母和母亲的只言片语中得知一
,留在脑海里连缀编织。
结果可想而知。叔伯爷爷被决了。据母亲说,行刑前夕爷儿俩谈了一次话,两个人看上去都还平静…其实谁都明白,整个平原上也许只有一个人能够挽救这个老人的生命,他就是我的父亲。可他没有那样
。
这光用不了多久就要熄灭了。奇怪的是他毫无预
。因为一个人如果被理想烧灼着,心中存有不灭的希望,那么生命就不属于自己了。他甚至在解放前夕
了一件事——我相信这件事会长久地折磨着他,特别是他生命接近终
的时候。
大约是父亲和母亲结婚的第二年,外祖父遇难了。他多少年来都是当地丑恶势力的中钉,敌人已经不止一次扬言要"除掉他"。他们知
外祖父的分量,完全懂得要实现自己的
谋,就必须消除小城中这个
大的、难以动摇的存在。
背上有
的一片,母亲伸手摸了一下,是红
的。外祖母迎着红
叫了一声,红
扭
就跑。全家人
随上。
可是他想不到小城解放的第二年,他自己
后来由于斗争的需要,他才不得不脱下军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