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08节(3/5)

一个很简单又很残酷的事实。血脉把一个生命牢牢地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让其一生都无法挣脱。如果神灵看着他不顾一切地挣脱,会露出不怀好意的微笑。

徐芾利用为秦始皇求仙药的机会逃向了九洲,也许做了个王——人一旦有了机会难保不去做王——但他注定了也是不幸的。大概至今还会有人向往这位传奇人物,幻想着类似的机遇。徐芾的全部不幸都在于他不能选择自己的父亲。他的血脉决定了他与秦王不能相容。他的忍受、欺骗、出走,一直强烈地吸引了我。来自于民间的传说都过于简单明了,好像徐芾走得太容易了。传说总是把复杂的历史单纯化,把曲折深奥的故事通俗化。这样一来就损失了好多真理性。

你想过秦王是一个什么人吗?他能扫平六国,凭借的大概不仅仅是武力;他至少还有过人的智谋。他身边有著名的人物李斯,有一班在当时称得上优秀的文臣,即今天所谓的"智囊"。徐芾要在这样的人物面前遮遮掩掩,实现他那个庞大的计划,该是多么困难。

可是徐芾已经没有时间选择了。他生在一个极为特殊的血脉上,只好迎着那对逼人的"鹰眼"——秦王也长了一对鹰眼——走过去,把恐惧淹没在激情的沸水中。他暗中注视了好久,也准备了好久,真称得上是卧薪尝胆。他对于秦王的历史就像对自己家族的历史一样,烂熟于心。

从历史的观点看,比较野蛮的民族战胜比较文明的民族,是屡屡发生的。人类历史进程上的全部不幸也许就源于此。当年狄戎对莱夷人的步步进逼、围困登州海角以至莱夷人的最后撤离,就是一次最好的证明。

遗留下的莱夷人隐于民间,差不多用去了一个世纪的时间,才沿着黄河、泰山山脉艰难跋涉,返回故园。莱夷人的都城原建于黄县归城,现在只余下一截夯土城垣。他们后来的聚居地是士乡城,一个临海的整洁肃穆的小城。他们在此得以保留和延续了莱夷人的文明。

这个特异的民族靠隐蔽才生存下来。他们不是使自己的面目清晰显露,而是尽力使之模糊含混。他们已经不能像祖先那样争土夺地,而是在失去立锥之地后悄悄聚拢。他们小心翼翼维护着士乡城这块方寸之地,让精神之树在夜色里成长。当一个民族失去了土地的时候,唯一顽强的维护方式就是保存和延长它的精神。而正是在这一点上,莱夷人差不多成功了。

稷下学派的代表人物几乎无一例外到过士乡城,有的就是生于斯长于斯。他们广布中原,随着秦国武力的延伸又逐步东移,汇于齐都稷下…莱夷人最早发明炼铁术,织出了绚丽的丝绸。随着铸出了最锋锐的剑、织出最柔滑的锦缎的同时,他们也创造了一些美丽的思想。这些思想是当时人类社会中最为宝贵的东西。比如他们的"百家争鸣"之说,至今仍成为思想和精神领域的一个原则…

秦王灭了韩、楚、魏,又灭了燕与赵,最后只剩下齐了。

齐在富裕的东疆,有渔盐之利,有第一流的冶炼基地,还有不可思议的齐国音乐,有稷下学宫——秦对齐有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的倾慕与嫉恨。经过精心准备之后,一场血腥的征讨开始了。秦王的目的是要执拗地做成一件事,即扫平六国,实现统一。统一大业对于一个帝王总是具有最大的诱惑力。

秦王要做的就是这样的"大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