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7节(3/3)

,谁见到谁不是喊“师傅”呢?但是聂大跃的这个“师傅”与一般的师傅还不一样。聂大跃是真的有技术的。聂大跃虽然读书不行,但是干活不错,上中学的时候搞开门办学,那时候他就学会了车、钳、铆、焊、电,这一招在上山下乡的广阔天地曾经发挥过作用,回城到农机厂之后更是得到提升,做“技术师傅”绝对没有问题。

招聘人员对聂大跃进行了当场测试,顺利通过。

进了香港老板开的这间电话机厂之后,聂大跃很快就受到重用。香港老板姓黄,叫黄荣发。黄老板自己就是做技术工人出身的,对技术工人非常尊敬。事实上,当时在电话机厂帮着黄老板打理的那几个香港人也都是技术工人出身,没有一个是大学毕业的。这些香港的技术工人叫“师傅”别看听起来跟当时国内普遍称呼“张师傅李师傅”差不多,其实在香港“师傅”的地位相当高。在聂大跃来到这个厂之前,管理人员除了香港师傅外,就是国内的一些大学毕业生,这些大学毕业生在厂里面被称做工程师,无论他们实际上有没有定工程师职称,反正都是叫“工程师”在港资厂,工程师的地位低于“师傅”没办法,不服不行,工程师的动手能力确实比“师傅”差。

在当时,生产电话机也能算得上是高科技,但是黄老板做的是来料加工业务,两头朝外,并不需要自己设计和计算,所以内地招聘来的大学生其实就是协助香港师傅管理,工程师的地位当然比“师傅”低。

香港师傅当时看不起大陆人,原因是大陆人技术太差。厂里面大学生也看不起香港人,原因是香港人没文化,连欧姆定律都不知道。黄老板一直想缓和这种矛盾,但是都没有成功,直到聂大跃来了之后,这个矛盾才解开。

聂大跃来了之后把香港的师傅全部镇住了。聂大跃的动手能力比他们强。并且他还知道欧姆定律,知道公制与英制的相互换算。在黄老板眼睛里,他既是师傅,也是工程师。

黄老板请聂大跃吃饭,问:为什么你行他们不行?

“他们”指的是厂里的那些大学生。

聂大跃说:“你这里需要的是技术工人,不是工程师。”

黄老板瞪着大眼,没理解。

聂大跃进一步解释:“如果动手,把配件安装在一起,焊接上,技术工人比工程师强。”

这一下黄老板似乎听懂了,但很快又糊涂了,眼珠子转了一圈,说:“不对呀,我这里有你们大陆的很多技术工人呀,他们怎么也不行?”

聂大跃笑。黄老板问他笑什么。

聂大跃说:“他们大多数都不是技术工人,是农民,是农民就不是技术工人,技术工人一定是在城市里的,在工厂里的。”

聂大跃的话要是放在今天或许有点绝对了,但是在八十年代的中国确实是这样的。技术工人首先是工人,如果连工人都不是,怎么能说是“技术工人”?而在当时“工人”肯定是城市人,农村人不叫“工人”叫“农民”

黄老板琢磨了半天,问。“那么,你怎么知道他们不是城市的而是农村的呢?”

“看身份证。”聂大跃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