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童年:火的记忆(1/2)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童年:火的记忆

1949年时,我已七岁。我家住在重庆南岸狮子山附近,居所是海关的一幢宿舍楼。这所两层的小楼临坡而建,楼上楼下本有楼梯相通,因为分给了两家人住,把楼梯口封死了,我家住在上面,另一家住下面。我家的楼层地板与坡上的地面大ti平齐,因此开了一个门,通向坡面,但门与坡面之间并不直通,也就是那小楼的后墙本来与山坡间有好几米的距离,墙ti与山坡间构成一zhongshen沟的形势,shen沟底bu有渠水liu过,因此在我家那开于后墙的门和坡面之间,便设置了一座木桥。木桥所通的坡面,有小小的院落,并有两间简陋的茅屋,一间是烧饭的厨房,另一间是放ma桶的厕所。小院一侧有篱笆和木门,我家的大门,便是那木门,家人与亲友进chu,都通过那双开的木门,因之我家和楼下那家人,并没有任何共用的门dao,也就几乎从不来往。

那幢小楼结构很简单,谈不上什么造型,就是长方形的模样。但我们的二层上面,有一个颇大的内嵌式yang台,那yang台对我们家来说,用chu1极大。那时我上面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还有一个从小跟我父母一起过,年龄跟我大哥差不多的小叔,是我祖父刘云门续娶妻子所生。一家人聚齐时,房子gen本不够用,重庆夏天又特别热,兄弟们挤在一间屋里特别难受,因此,哥哥们,还有小叔,在炎夏时往往便到那yang台上铺凉席睡,我有时也ying往他们一chu1凑热闹,所以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这yang台是个很重要的舞台。

伏在yang台的栏板上,可以非常清晰地望见长江与嘉陵江jiao汇在一起。山城重庆的剪影,一半为树丛遮蔽,豁显的那bu分,从yang台上望去,大ti上有如一个底边大于垂直边的直角三角形,或在晨雾中神秘地时隐时现,或在晴yang下如jing1勾细描的彩画,入夜则闪烁着万家灯火,雨中它会消失得无踪无影…几十年过去,从yang台望重庆市区的这些印象,仍鲜明地叠印于我的记忆之中。

1949年入夏以后,重庆的国民党政权已然摇摇yu坠。达官贵人,能搞到飞机票的,全飞台湾去了。留下的防守bu队,开小差的开小差,溃散的溃散。到接近秋天的时候,重庆实际上已chu1于半真空状态。解放军的到来,只是早晚的事罢了。那时社会秩序混luan,盗贼横行,怪事迭chu。我家住在南岸,幸好家门口过往的烂兵游贼不多,得以保全。但母亲彼时的焦虑,使小小年纪的我,也gan受到一zhong非同寻常的气氛。记得有一天有个人闯进了我家院门,黑袍黑帽,穿得像戏台上的人wu一样,母亲站在我家的那座木桥上应付他,我缩shen在母亲腰后,探tou观望,他们一问一答之间,令我十分恐怖。那人自称dao士,劝说我母亲把我jiao他带走,据说天下已然大luan,留下我对一家人十分不利,舍了我方可保全。母亲当然不听他的鬼话,最后总算把他打发走了。

1949年9月2日,现在我从万年历上查chu,是个星期四。那天只有母亲、我家的保姆彭娘和我三人在家。父亲每天都要乘“海关划子”(汽艇)渡江到城里上班,总要天黑净了才能回到家里。那时小叔已经搬chu另住,大哥已在广州参加了解放军,二哥去乐山技专上学,小哥哥和姐姐则在城里ba蜀中学住校。大约是午后,吃完了饭,我一个人又跑到yang台上,搬把椅子,爬上去跪定,双臂则趴在yang台护栏上,像往常一样,眺望江水和江对面的山城。

江声浩dang,还有纤夫们悲怆的号子声。那是我童年时代耳边不绝如缕的生命jiao响,后来到了北京,忽然耳朵有zhong失重的gan觉,夜里更觉得寂静得没有dao理,心里空dangdang的。好久以后才懂得北京的安静方属正常,重庆那不间断的江liu声反是一zhong特例。

不知在yang台上趴伏了几时,我发现江对岸密集的房子中,冒chu了黑烟,烟柱越来越大,并且扩散开去,渐渐形成了一片乌云。再过一阵,则可以看见红se的火she2,似乎在贪婪地往上添,添什么呢难dao天上有mi糖么我觉得很有趣,便扭tou朝屋里大喊:“妈!彭娘!火!火!”然而妈妈和彭娘那时不知在忙些什么,她们gen本没理会。

我的视力非常好,至今仍能双yan都保持着1?5的水平。那时我竟能看清对岸louchu来的一些房屋,乃至于房屋外的廊坝。那时山城下bu布满了“吊脚屋”歪歪斜斜的吊脚屋像一些hua稽人在你挤我我挤你。我记得,有的“吊脚屋”那cha到江岸边的撑木非常长,有的“吊脚屋”的窗口里louchu些赤膊的人影,有的从窗口伸chu长长的晾衣竿,上面晾的破衣烂衫仿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