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一讲北静王之谜(3/6)

里面做客,他说“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是以寒第高人颇聚,令郎常去谈会谈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他没有政治野心,没有夺取最高权力的欲望,但是呢,他在自己家里面搞了一个政治俱乐部,各地来的高人名师可以在他那里聚谈聚谈,这个在那个朝代从皇帝的角度是不允许的,是不能容忍的,不可以这样的。但是,北静王在书里面,他就公开了自己有这么一个特点,他经常招集各地来的高人到他的府邸里面高谈阔论,而且他还邀请贾宝玉去,而实际在当时的社会生活当中,允禧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经常在他的府邸里面举行诗会,他后来为什么出诗集啊?一个人写诗很寂寞啊,咱们看《红楼梦》就知道了,是不是啊?大观园一共没几个人,探春还要发请柬,给每个人写一封信,把他们邀请来,组织一个诗社,那么生活当中的允禧他有这个条件的话,当然要这样做,所以就邀请了很多人去他府里。估计在这个乾隆元年,曹家小康以后,曹,还有少年时代的曹雪芹,他们都去过,所以他们对允禧应该是很熟悉的,对他很仰慕的,并且和常到他的府邸来往的小孩永也是很熟的。所以曹雪芹最后就把这个允禧的形象和永的名字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书中的艺术形象北静王。这个北静王显然在小说里面就属于我刚才说的义忠亲王老千岁这一派的庇护伞,他本人可能对夺取皇权没有什么兴致,但是他的情感是朝义忠亲王老千岁的余党这边倾斜的。

《红楼梦》里写贾宝玉路谒北静王,贾赦、贾政、贾珍他们表现得毕恭毕敬,这好理解,但是贾宝玉也表现得受宠若惊——贾宝玉按说是最厌恶国贼禄蠹,最害怕峨冠揖让的,对北静王,他却“每思相会”听说北静王招呼他“自是欢喜”直至见到,举目一看“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这是为什么?这就说明,在真实的生活里,对王爷大官,曹雪芹也是因人而异的,他不是一个搞政治的人,但他有他自己的政治倾向,再加上他的审美趣味,他是会对允禧、永那样派别的皇族人物产生好感,甚至予以肯定、欣赏的。

就在写贾宝玉谒见北静王的那段文字中,在小说里面,出现了黑话。曹雪芹很露骨地写出了那样的话,我下面就要给你指出来。贾宝玉路谒北静王的时候,有这样的句子,可谓骇人听闻,千万注意,不要错过。就是北静王当时夸宝玉,说“令郎真乃龙驹凤雏”这话已经很出格,书里的贾宝玉不过是一个员外郎的儿子,怎么能赞为“龙驹”“龙”字好这么用么?北静王又对贾政说“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这倒不那么扎耳,因为读者心里都有杆秤,宝玉肯定是水平超过贾政,相对于贾政那么个封建老古板,宝玉根本就是另一种人,但是请注意下面曹雪芹是怎么写的,他就写这个贾政忙赔笑,赔笑里面就有一句话,叫做“赖藩郡馀祯”这可真是大胆文笔!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