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一讲北静王之谜(2/6)

大家知北静王这个角现以后,他有一段话,就是北静王当时邀请贾宝玉到他的府邸

说到这儿,我必须把那个撂下的话茬再拾起来,因为有的听众朋友可能已经捺不住了,说你刚才不是说了,还有一个永,你现在又说允禧,允禧是和雍正一辈的人,年龄小,辈分大,而你说的永,这个永他是乾隆的儿,他不是孙辈吗?从允禧往下算不是孙辈了吗?这两个人之间,有什么关系啊?

永是允禧的孙辈,你折算得非常准确,但他们俩确实有关系,非同寻常的关系。什么关系?当这个允禧死了以后,他们家就绝后了。而当时乾隆上台以后,为了维护皇族的团结,实行了一个政策“亲亲睦族”就是皇族之间在他父亲那一代,甚至他祖父那一代,结下的仇怨太了,所以他一上台就觉得大家都是亲骨,要去亲近自己的亲骨,要以亲的一态度和原则,来对待自己的亲骨,睦族,睦就是“和睦”的“睦”就是一个宗族里面大家要和和睦睦地过日。乾隆这样是对的,那个时候你不抚平前两朝所留下的政治伤痕,你怎么能够巩固自己的统治呢?你要巩固你的统治,首先就要把上层团结起来,所以当时乾隆心很细,他发现他的一个叔叔允禧死了以后,家里就没有后代了,于是他就把自己的一个儿,就是这个永,过继给允禧作为允禧的孙。明白这个关系了吧,这两个人后来就形成了真正的直系嫡传的祖孙关系,所以这两个人实际上先后在同一个王府里面,承袭着同样的爵位。因此这两个人就都和曹家有关系,这个永虽然比曹雪芹小,但乾隆把他过继给允禧显然也不是偶然的、随便的,很小这个孩就到他这个叔爷家里面去玩儿过,应该也是一个喜诗作赋的人。后来永印行过《九思堂诗抄》,把他过继给《间堂诗草》的作者为孙,的确再合适不过了。曹雪芹跟随曹去允禧府里客,在永过继到这个府里以前,他们应该就见过面,曹雪芹对此印象很鲜明,所以他后来写书,就把他们祖孙两个人,合并成为了一个艺术形象,就是北静王。

这个人年龄比曹雪芹略大,他的形象、气质应该就和《红楼梦》第十四回、十五回所写到的北静王是一样的。而且这个允禧后来他的谥号为“靖”——谥号,就是过去王公贵族死了以后,皇帝会给他一个最后的评价,用一个字,个别情况下可能用两个字,多数情况下用一个字来盖棺论定,这就是谥号——允禧去世后,他的谥号就被定为“靖”北静王的“静”字,很可能就是从“靖”字演化过来,而且他后来封的是郡王,这个“郡”字和“静”字也很接近,字音很接近,所以从这些蛛丝迹可以看来,北静王的生活原型,跟允禧很贴近。

生活当中这个原型,允禧,他和曹家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曹雪芹写《红楼梦》,像天香楼这样一个小说里面的的建筑的命名,和这个生活当中的人,都是有关系的。

,这个匾现在还挂在咱们北京城,你可以去看,在哪儿呢?在什刹海后海,原来叫中国音乐学院,现在还有一些机构留在里面,据说逐步要腾清。这里在清末的时候是恭王府,后面的恭王府园现在成为一个公开的让大家参观的园林了,前面的恭王府的建筑还没有完全成为参观,但是里面的一分建筑保存得相当完好。在恭王府的院里面,就一直挂着一块匾,甚至在“文化大革命”当中也没有被摧毁,匾上写了四个字,叫“天香院”这跟《红楼梦》有没有关系啊?有没有一关系?“天香”两个字我们多熟悉啊“秦可卿丧天香楼”是不是啊?那么现在你还可以看到这个匾,就叫“天香院”虽然他没写天香楼,但是“天香院”也足够我们玩味了,是不是啊?这个匾当然很奇怪,这个匾上没有允禧的签名,但是有他的一枚印章,这个印章和签名有同样的效力,证明就是他书写的。说这个什么意思,意思就是曹家在雍正朝遭罪以后,在他们的旧关系里面还有一些康熙朝的皇,对他们家比较好,暗中保护,明里可能也接纳,允禧就是其中之一。他表面上不问政治,也确实没有夺取皇位的野心,没有权力的望,但是这个人在几派的政治搏击当中,他采取了一中立的立场,而这个中立又不是真正的中立,用今天的话说,他有某主义的情怀,他总是同情被摧毁的一方,被打击的一方,他总对那一方给予一些援助,给予一些温,是这么一个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