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严重的逻辑错误:忽略资本的主导地位。
足球,当它并非以一项竞技运动而是以一种经济形式出现时,它的进一步扩张就必须依赖一动资本的进入。我们知道,下个世纪的主导经济是“注意力经济”而而正是特点鲜明的“注意力经济”它必须也只能通过“资本的核动力”推进。
通俗地说就是,足球不仅仅是用来花钱的,而是用钱再来生钱的。
必须再一次提及那个澳大利亚籍传媒巨子——默多克,一个极端狂热的航海爱好者,拇指被缆绳切断也乐此不疲;他此生最大的乐趣却是赚钱,赚更多的钱。因此他以最大的热情去投资10亿美元购买伟大的曼联队,并用“天空”电视等是市股份控制英超转播王国。
虽然很多保守的英国人极力反对这桩买卖,但事情不会以普遍英国人意志为转移,它只会无紧不摧的酱的意志为转移;CNN的老板也横插一杠,表示“愿意出更多的钱购买曼联”美国人不会玩足球,但美国的资本家门却会通过足球赚钱。特纳说:足球,我诊断它就是一口口富油井。
足球确实能赚钱,它广阔的市场空间不仅会吸引大量的资金,而且它更肯意义的后果是——“足球资本”的进击会击垮原来旧本的阴碍生产力发展的所有格局与关系,从而建立一套完全与现代经济规律吻合的模式,最终“资本”也会战胜旧有的机制。
余杰在《火与冰》里告诉我们——欧洲经济萧条时期,各教堂举步维艰,不少神职员纷纷在教堂开餐馆、办舞会、演戏剧、摆摊点。德国科隆的一位主教无奈地说:
“赚钱,往往比祷告更有用。”
我相信,科隆的这名主教发出的是“上帝的声音”在商品社会里,赚钱就是真理。
回过头来看看雅琪、万达的“资本撤退”我在前文已论述了他们必然会经历“资本”的困惑和“资本”的反击两个阶段,按照资本在市场经济“战无不胜”的必然规律,规律中国足球的“资本”最终会建立起来,也就是真正职业俱乐部必将战胜现有畸形的联姻式的“职业”俱乐部。对此,我非常乐观。
这是“资本的革命”也是职业化建立的第三个阶段——当然现在很多人仍然将这两例个案归结于“假球黑哨”和“经营不善”或者是中国企业的资金匮乏,甚至简单地把中国足协会这个失却权威感的机构也拖进来批驳。因此不少于写手们也不惜笔墨地往这方面用力。但他们偏了!真正的问题在于中国足球未能建立完整的“市场体系”“资本”尚未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无论什么“大款”、“巨贾”投资中国足球,他都逃不脱“撤退”的必然命运,世界著名的飞利浦也扬言要撤出中国足协会杯就是一个警钟。
那么,什么是职业足球完整的“市场体系”呢?不妨把眼睛放远一点,看一看欧洲著名球会的运作吧——
都知道AC米兰的后台老板是贝鲁斯科尼,但实质AC米兰并非“贝氏米兰”他只是控股,占据“出资方”的大哥地位。
再说莫拉蒂,意大利石油大亨,虽然他可以不停地从自己的支票薄上签出数千万美无限为国际米兰购买巨星,但他不会出所有的钱,也没有必要出所有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