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章夜半无人私语时(7/7)

小三轮脚踏车,一圈圈无声地骑着,画了一个圆,又画了一个圆。小抱着膝坐在一边,默默地看着月亮从云层里走出来,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可以走出这吵嚷的噩梦。记得小时候,我每次听到那些吵嚷声,便使劲握紧自己的双手,不断地默默地哀求这一切可以快点过去,如果争吵在隔壁,而我呆的屋子里恰好没有旁的人,我会跪下来向月亮祈祷,求它帮我止息那战争,要么就干脆把我带走,远离这一切——我不知道写了那么多个不同的月亮的张爱玲,小时候有没有做过这样的祈祷。

在黄逸梵与张廷重争吵的众多题目中,有一条是关于小的——黄逸梵坚持要送小到学校里受教育,她自己是个学校迷,自然不会让女儿错过上学的乐趣;然而张廷重却坚持私塾教育,他的母亲李菊耦一天学也没上过,还不是能诗善赋巾帼不让须眉?而且,那些洋人办的学堂里能教出什么好来呢,让女儿也同她母亲一样,满口讲英文,撒开脚丫满世界跑吗?

然而他终究没有争过妻子。有一天他上楼休息的时候,黄逸梵像拐卖一样地拉着女儿的手偷偷从后门溜了出去,径直来到黄氏小学报名处。在填写入学证的时候,她犹豫了一下,支着头想了片刻说:“填个什么名字好呢?张这两个字叫起来嗡嗡地不响亮——暂且把英文名字胡乱译两个罢。”于是,便随手填了“张爱玲”三个字。

那个歪着头取名字的样子,给了张爱玲很深的印象。

后来,张爱玲曾经写过一篇随笔《必也正名乎》,开头便说:“我自己有一个恶俗不堪的名字。”

又说:“回想到我们中国人,有整个的王云五大字典供我们搜寻两个适当的字来代表我们自己,有这么丰富的选择范围,而仍旧有人心甘情愿地叫秀珍,叫子静,似乎是不可原恕的了。”

而她弟弟,就叫做“张子静”

姐弟两个的名字,都被她批得体无完肤,可见“不可原恕”的应该是那取名字的父母。

不过她后来给自己取过笔名“梁京”也未见得有多么响亮,而且也仍然是脱胎于“张爱玲”的声韵母切换。倒是她小说里的主人公,诸如范柳原与白流苏、许世钧与顾曼桢、葛薇龙、吴翠远、言丹朱,甚或碧落、娇蕊、霓喜、潆珠、愫细、小寒、绫卿…都是雅致纤巧有诗意,即使现在的作家们给主人公取名字,走的也仍是这一种字眼秀丽的路线。

张爱玲又写道:

“现在我开始感到我应当对我的名字发生不满了,为什么不另取两个美丽而深沉的字眼,即使本身不能借得它的一点美与深沉,至少投起稿来不至于给读者一个恶劣的最初印象。仿佛有谁说过:文坛登龙术的第一步是取一个炜丽触目的名字,果真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么?”

“中国的一切都是太好听太顺口了。固然,不中听,不中看,不一定就中用;可是世上有用的人往往是俗人。我愿意保留我的俗不可耐的名字,向我自己作为一种警告,设法除去一般知书识字的人咬文嚼字的积习,从柴米油盐、肥皂、水与太阳之中去找寻实际的人生。”

“话又说回来了。要做俗人,先从一个俗气的名字着手,依旧还是‘字眼儿崇拜’。也许我这些全是藉口而已。我之所以恋恋于我的名字,还是为了取名字的时候那一点回忆。”

远兜远转,绕山绕水,最后到底还是归到“母爱”这个题目上来。还是那句话——对于温情,尤其来自家庭的温情,张爱玲得到的实在太少了。于是那一点点一丝丝,件件都铭心刻骨,无时或忘。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