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10basai罗那:奥威尔之像3(3/3)

30—1950年期间,肯定有人在某一时刻某一地点把镜头对准家庭舞会,对准赫特福德郡草坪上的独立工党的暑期学员,对准伦敦雷金特公园挖战壕的防卫队。也许,也许真的会捕捉到一个长得高高的、面容憔悴,留着齐刷刷硬髭胡的人。果然,天下真有那样巧的事情。

巴雷特·詹金斯是20世纪英国一位历史学家,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他是索思伍德小镇上的人,现已过世。他的父亲是该镇第一位职业摄影师。凭着这种优势,他默默地参加了那些岁月里在索思伍德小镇的大多数正式的社交活动。开始,他使用的是一架布朗尼盒式摄影机,后来又使用现在电影拍摄中仍在使用的拍摄固定角度用的三脚架。詹金斯先生采用这两种方法交替进行,精彩地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索思伍德小镇的风土人情,乡民们的各种娱乐活动,及活动激发起的高涨的集体精神。从画面的讲述中,可以得知镇上的居民最喜欢集体活动。大家聚在一起,进行“打界”宗教活动[这是英国古老的宗教活动,意在提醒人们生活界限的重要性,活动中人们沿着牧区范围走一趟。——译者注];进行纪念火车从黑尔斯沃思小镇开往索思伍德小镇的最后一次行驶的活动〔于1929年停运〕;画面还记述了6年后,即1935年,乔治五世登基银禧的纪念活动。索思伍德小镇里与奥威尔同期的大多数学生认为这里的生活平淡乏味、令人生厌。任何突出个性的行为都被掐灭在萌芽状态中,为资产阶级所不齿。他们指出,对萨福克镇生活贬损的言论已悄悄移化为奥威尔小说《牧师的女儿》中对“尼佩山”村人物肖像的描写。但詹金斯搜集的史料却与之不尽相同:这是一种充满温馨的、略带拘礼的乡村生活,人们渴望参与其中。无论是由每日邮报赞助的推球比赛〔这是一种巨大的椭球体,约有30英尺长,大多数队会以失败告终〕,还是在圣·埃德穆教堂外植树活动。

画面上索思伍德小镇人头攒动,到处是密密麻麻的扁帽子、钟状帽子,还有露着膝盖的学童。我们来寻寻里面的人物吧。詹金斯先生捕拍到1928年8月6日牧区居民的“打界”宗教活动。那时,奥威尔应该还在巴黎。在长达三分钟的镜头一开始的两三秒中,我们可以看见一个衣冠楚楚,头戴宽边的巴拿马帽,身穿夏服的老人行走上大街上形形色色的人群中。我研究过奥威尔的图片档案,我有种预感:他就是奥威尔的父亲理查德·沃姆梅利·布莱尔先生。但我并不是十分有把握。老先生正在悠然自得散步,看着身边的热闹。简短的影片中出现了一些身穿短袖衣衫的劳工在海边筑沙防御的画面,这是不容争辩的。镜头中还有一个画面,一个粗壮矮小蓄着髭胡的人漫步在人群中,戴着一顶扁帽子,嘴衔着一根香烟,一个身着夏裙的女人跟在他的旁边。他的长相酷似当时如日中天英国作家H。G。韦尔斯。后经确证,这人是区检察官赫斯特先生。几年前,霍普先生填鸭式教学班上的愤世嫉俗的年轻人韦尔斯曾送给他一只老鼠。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