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11熬过冬天1(3/4)

971年所写的研究“现代大师”奥威尔的一段摘录:

大多数的历史学家认为革命——主要是工联主义但也有联盟工人党参加——与一场殊死的战争不相干的。当时及事后,还有一些人甚至更过分,把革命说成对战争继续进行所采取的一种蓄意破坏的行为。而只有少数人认为共和军主力采取的革命镇压是一种与苏维埃政策有关的权力政治。

这篇摘录后的30年,威廉斯已过世,他耕耘的整个马克思主义史料的编纂研究已成为历史尘埃。正如克里斯多弗·希钦在他著名的无情剖析奥威尔《奥威尔的胜利》一书中指出,威廉斯的论断多多少少让人感到怀疑。这可能带来这样的疑问:大多数的“历史学家”是谁?当然“镇压”是一种方式,用来描述巴塞罗那街上苏联指挥下的敢死队,大规模监禁,非法审判和当场处决等的存在。现在出现了“与苏联政策有些关系”的温和论调,好像1937年初夏西班牙发生的一切与苏联的外交政策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有微弱的附带的关系。在威廉斯的辩辞中,可以说,当代对马克思联盟工人党的误传是阴险的。《通向威根堤之路》的评论中曾有一、两次小的冲突,而一场在奥威尔与没有东山再起的斯大林“左派”之间的真正斗争于1937年初夏就拉开了序幕。他们在一些历来享有盛名英国文学杂志上甚至之外展开了长达大半个世纪的唇枪舌剑。

奥威尔一家于6月底返回英国,他们在当时伦敦主要基地——格林威治奥桑尼斯的家——安顿下来。6个月前,他曾想联系一些文学人士,但他发现已身不由己卷入了纷争之中。不过,这并不怎么让他吃惊。在静心编著他在西班牙经历的书籍之前,首先他想把巴塞罗那经历见闻寄给与他意气相投的本国编辑。他曾阅读过报刊《新政治家与国家》上刊登的战争报道,对其颇有好感。他曾在法国致电该刊编辑金斯利·马丁,询问登发文章事情。金斯利·马丁口碑极好,是公认的品格高尚的人。马丁满口答应,但对于几天后的那篇文章《目睹巴塞罗那》却束之高阁,拒不采用,理由是该篇文章可能会“惹麻烦”马丁打来的电话字斟句酌,含拒绝之意,且毫无回旋之余地,后来他又通过信函形式告诉奥威尔这事关报社的原则立场。不知是出于内心愧疚,还是出于发现了奥威尔还是研究西班牙的一位专家,总之,马丁又让奥威尔写一篇弗朗茨·博肯奥的《西班牙战场》的书评。书评完稿后,又惨遭马丁的拒绝,理由是违反了编辑的规定。报刊文学编辑雷蒙德·莫蒂默新月与此事无关。后来两篇文章先后发表。《目睹巴塞罗那》发表在无名刊物《争论:社会主义论坛》上;那篇书评则发表在《时代与潮流》上。尽管文章发表了,但却给奥威尔留下了创伤。这件事使得当代文学政治产生了对峙的两派。两派人士进行了旷日已久的纷争相斗。

对于奥威尔来说,事情再清楚不过了:他们要掩盖事实真相,禁止言论自由,追求某些思想意识。金斯利·马丁,一个青年人奉之为正直楷模的人,一个光辉夺目的人,奥威尔要彻底否定他。显然,一个马克思追随者不会这样做的。〔一个人若寻找真正的自我,一生必须要开诚布公,渴望向他人学习,渴望纳新充实自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永不停歇的自我探索的征程中不断形成自我。〕马丁一辈子都在为自己辩解说,当时反共和军的宣传压倒新闻界。冲突各方表现得都极为残酷“而我只是根据广大民众来做出抉择,其结果总归这边赢,而不是对方赢。”马丁认为,奥威尔的第一篇文章尽管事实确凿,但其导向却是偏向敌方的。那篇书评,从严格意义来说,并不是书评〔真正意义上的那篇书评几个月后最终由V。S。普里切特完成〕,只不过是奥威尔政治见解的重述。奥威尔的两篇文章都抨击了共和军政府的暴行。虽然马丁无理由怀疑事情的真相,但他认为在这份同佛朗哥唱反调的周刊上刊登此类文章,不合时宜。奥威尔有足够的自由度,可以另择良木而栖。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