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寺也一直都这么高兴吗?
云奇回答,听太监们说,头几天哭过,后来就高高兴兴的了。朱元璋忽然问:“蓝玉回塞上去了吗?”
云奇提示他,不是前天来向皇上辞行的吗?他昨天走的。
朱元璋若有所思地想了一会儿,就令云奇悄悄去打听明白,这些天蓝玉是不是每天睡在家里,有没有外出过。
云奇鞍前马后地跟朱元璋这么久了,什么不知道!他知道朱元璋在疑心惠妃与蓝玉旧情复萌,借出丧的机会在城外寺庙里鬼混,不然他追问蓝玉走没走干什么?云奇说:“这容易,若不我先问问马二,他是跟惠妃的。”
“胡来!”朱元璋掩饰地说“这和惠妃有什么关系!你千万不能去问马二。”云奇不得要领地看了他一会,问:“还去惠妃那儿吗?”
朱元璋悻悻地转身往回走,说了句:“不去,回去!”
特殊的报复
在朱元璋对刘伯温日渐冷淡、日趋厌烦的时候,这老儿自己连上了几道奏疏,以年老体弱为名,乞请罢官,回青田老家去颐养天年。
这正合朱元璋之意。碍于情面和舆论,朱元璋不会赶他走。他自己知趣就又当别论了。为此事,他召胡惟庸来议。
胡惟庸上殿来,问:“皇上叫我不知何事?”
朱元璋拍了拍案上的一沓纸叫他拿去看看,那是刘伯温的奏疏。胡惟庸拿起来翻了翻,说:“他想回青田老家去养老?”
朱元璋说:“是啊,他连上三疏了。”
胡惟庸试探地问:“皇上舍得吗?”
朱元璋说:“他不在朕跟前,朕会很寂寞的,他有时和朕相左,但唯有他敢直言,也纠正了朕许多失误。不过,他比李善长还大两岁。”
听话听音,前面倒像舍不得放,后一句“比李善长大两岁”就露了端倪,胡惟庸再不表态不行了,便道:“是啊,比起李善长来,他也早该回家了,不然李善长也会不满意。皇上何不顺水推舟成全了他?”
朱元璋斜了胡惟庸一眼:“你这么希望他走?”
胡惟庸说刘基倒不妨害他什么。但这人倚老卖老,常使皇上难堪,他这么一说,球又踢了回去,而且祭起了为皇上分忧的旗号。
朱元璋说,他已命楚方玉做尚宫女史,协助马秀英掌控后宫了,这也不辱没了她的学问了。胡惟庸早知朱元璋之心,便说,当年他向皇上荐的两个绝代佳人中,第一个就是楚方玉,到手的人,做什么女官“直接封个贵妃,不是一样辅助皇后主持后宫吗?”
朱元璋笑了笑,说那样不好,似乎有辱斯文。
此时度日如年的楚方玉只能把怨恨寄托在琴声里。这天达兰经过尚宫府,故意放缓脚步,她有意想见识见识这个令朱元璋神魂颠倒的美人,一半是好奇,一半是醋意。两个宫女迎出来,另一个赶快进去报信。楚方玉已停止了抚琴,愣愣地望着门口笑吟吟的达兰。
达兰说:“你不认识我,我可听李醒芳不止一次地提到你,果然是丰神秀逸呀,难怪皇上对你这样痴情,一定要金屋藏娇。”
楚方玉也猜到她是谁了:“你想必是真妃娘娘了。”
达兰自己坐下,毫不讳言,说自己如今是大明王朝的真妃,从前是大汉国的达皇后,和楚方玉一样,不是正大光明入宫的。
楚方玉很不喜欢她,就说:“我并没入宫。你有事吗?”
达兰道:“没事就不能走动走动吗?其实你不用防备我,关上门,这里只有两个女人,两个受害的女人。”楚方玉不愿深谈。
达兰说:“暗无天日的日子又开始了,你若有什么事,就来找我,这冷冰冰的后宫里,只有我一个人可做你的知己,现在你不会信,日后就品出来了。”达兰等于丢下了一个谜,风摆杨柳般走了。
楚方玉咀嚼着她的话,觉得她并不是个坏人,她说关上门这里只有两个受害的女人,难道不是吗?说不定她有一颗善良的心,说不定她能帮自己逃出虎口,干吗要把人拒之千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