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一章(2/5)

秀英很过意不去,她一再表示,以后再这样繁琐,就不吃药了。大家都是好心,谁会害她呢?连太医也不信了?

因见秀英眉皱,朱元璋把太医们轰到外间,话说得更难听了,他是一言九鼎的,下一剂药再不见好转,叫他们也不必来了,谁也没脸在太医院呆了,都回家抱孩去吧。

两个太医和两个司药局的人在熬药,郭宁莲和司药的女史在一旁监视着。

朱元璋说:“不能急,没听说吗?病来如山倒,病去如丝,太医们会有办法的。”他说方才看了他们几个太医合开的方,又加大了剂量,准能奏效。

这确实是梗在秀英心中的一块病。他风闻有御史上过奏折,状告秦王、晋王擅用天仪仗,预地方政务等事。她听说朱元璋发了火,明明讲好“列爵不临民”的,他们这样违例,朱元璋看得很重,当然他想到的是野心。半个月前朱元璋派太朱标去了西安、太原,就是衔命查实二王有无枉法,这使秀英想起了当年朱元璋派刘基、宋濂暗查朱文正并最终杀了他的往事,她的病情就更重了。

朱元璋经常现在秀英的病榻前,亲自查阅《本草纲目》,看张仲景的医书,与太医们一起商量开方

中规矩,给皇上、皇后、太、妃嫔看病一不敢虎,同样的药要同时抓两服,同时煎后,一服是要太医们先尝的。

皇后都听见了,显得很焦急,手向外指着,又说不话来,得不行。郭宁莲为她轻轻地捶着背。

郭宁莲,顾太医令亲自舀两份药汤,盛到两只碗中,一碗递到范孺人手中,另一碗给了司药局的人,二人当众一喝下去,然后退到后面站着。

秀英从来没跟朱元璋说过,这回她忍不住了,说她想孩,病中更想,她知,国事大于家事,她也不敢让秦王、晋王、燕王、吴王和临安公主他们回来,她只求皇上对他们宽容一。她提起这次太朱标去西安的使命。

朱元璋不相信杀了胡党三万人会伤了国本,动了元气。但这次事变重重地击倒了秀英,她整日里忧思忡忡,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一闭上睛就看见郭兴、陆仲亨、费聚这些人血模糊的脸,她终于支撑不住倒下了,先是厌、发烧,后来又添了气病,越治越重,不见起

朱元璋心里也很不好受,说:“元璋记住了,记住了。”他的角也溢泪来。

朱元璋知她是为两个皇担忧,就告诉她,太去西安是替朕看一看山川地势,朕总想迁都,那里是中华腹地,南京历代皇朝都短命,想起来就觉得不吉利。

秀英苦笑:“陛下不用瞒我,我已经知了,秦王和晋王都犯了过失,有御史告他们,陛下派太是去查访他们。”

稍顷,太医令宣称药力已到,没事,可以给皇后服用了。

这时郭宁莲引着太医和后女史范孺人来了。他们捧药壶的,捧罐的,捧碗的,在床前站了一大溜。

朱标从西安一回来,先去看了母亲的病,想不到她瘦得快脱相了,在秀英跟前又不敢哭,只说些宽的话

郭宁莲兜了老底,麻奉工不是太医吗?刘伯温一世明,不是叫他下毒害了吗?这一说,别人无所谓,几个御医大有无地自容之,为首的太医令连忙躬答:“是,太医里也有利熏心者。”

太医令:“是,陛下,我们医术浅薄。”

秀英过意不去,不准他再来,让他去忙社稷大事。朱元璋说秀英一病,坍了半天,他真的没心思了。

几个女扶秀英起来,郭宁莲亲自喂药。但皇后执意不肯服药,闭着,嘴也不肯张开,朱元璋百般哄劝也不行,大家不知她为什么不服药,是对自己的病没信心了吗?

朱元璋说:“这是顺便的事,你放心养病,儿孙自有儿孙福,燕王就很好啊,秦王、晋王不会有什么事的。”



秀英没想到这病来得这么凶,不上气来,心慌。她自己说一大车药下去,也不见动静。

秀英的泪珠滴到枕上,说:“跟从陛下一生,我从没过政,都是尽量帮你小事,圆一些场。孩是我惟一放心不下的,我死后,他们真的有过,打骂都行,给他们留条活路。我知你是大义灭亲的,杀一个文正,已经够令我心碎的了。”说到这里她哽噎了。

果然,比以往有些不同的煎药的气味从坤宁外书房飘了过来。

朱元璋坐在床前,拉着秀英的手,安地说:“不要急,不算什么大病。”

朱元璋焦急,便拿太医们发邪火,骂他们都是没用的庸医!怎么皇后吃了你们的药,不见轻反倒重了?

到了这时候,朱元璋才意识到,秀英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妃前月下不多么甜的笑,也总是有结、谄媚、恐惧的成分,与患难与共过来的结发夫妻的情分是不能比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