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九节固楚亡楚皆分治不亦悲哉(2/5)

当时,西周失国,平王东迁洛而东周伊始。这时,楚族内发生了一次兵变,族领蚡冒的弟弟熊通杀死了蚧冒的儿,夺位自立为楚族君主。熊通极是悍,全力整合楚地各族,土地民众有了很大扩展。在熊通即位的第三十五年,楚族已经成为江汉山川的最大诸侯。于是,趁周王室东迁初定诸事尚在忙之机,熊通率军北上,攻伐姬姓王族诸侯的随国。随国派特使,指斥楚国征伐无罪之国。熊通全然不理睬,一战便俘获了随国的少师(太师副手,此时当为随军主将)。随国震恐,与楚议和。熊通只提了一个条件:随国必须上书周王,敦请周王提楚族君主地位。熊通的吻极挑衅:“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敞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也就是说,当今诸侯已经了,我楚有绰绰有余的甲士,我也想试试中原国政的滋味,王室必须提我的封号!随国为免亡国,便代为上书周王,请尊(提)楚之封号。其时,正是东周第二代王周桓王在位,周室尚有些许实力与尊严,闻此非礼僭越之请,立即断然回绝了熊通的胁迫,不提楚君封号。随国将消息回报给熊通,熊通倍屈辱,快快班师。谋划两年后,愤怒的熊通一言震惊天下:“王不加位,我自尊耳!”

依据史料评判,至少从殷商末期开始,楚族与中原王朝已经发生了实质合,楚族已经成为受封于楚地的殷商小方国。据西汉刘向《别录》载:商末之时,楚人族领鬻熊曾与商纣臣辛甲一起叛商,逃奔周地,且臣服了周文王。《史记·楚世家》则记载:“鬻熊事文王。”也就是说,鬻熊当时接受的封号是低等爵,尚很难说是诸侯之一。直到周成王时,楚族首领熊绎才正式被周王室册封。就其实际而言,则是周王室承认了事实上已经自立发展起来的楚人族。其册封确认的三件大事是:国之封地,楚;城邑(都),丹;姓,芈氏。自此,楚人备了西周诸侯封国的三大要件,相对正式化地成为了西周诸侯。但是,由于楚族封国的爵号仍然是很低的爵,故很难与中等以上诸侯相提并论。《史记·楚世家》云:“楚熊绎与鲁公伯禽…俱事成王。”

楚国的历史,贯穿着一条艰难曲折的文明路。

熊通称王,开始了秋楚国迈向大国的历史。

族真正的飞跃,是周幽王镐京事变后的熊通称王。

楚,在古文献中又称为“荆”、“荆楚”考其原意,楚、荆皆为丛木之名。《说文》云:“楚,丛木,一名荆也,从林疋声。”又云:“荆,楚木也,从屾刑声。”李玉洁先生之《楚国史》以为:“疋,人足也。如此论,则楚乃林中之人…古时刑杖多以荆木为之,故荆字从刑。荆、楚,同异名,后又合而为一。”《左传·昭公十二年》载楚大夫革云:“昔我先王熊绎,筚路蓝缕,以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以及其余史料都说明,楚人确实是在荒僻的荆山丛林草莽中拓荒生存,历经艰难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族。

一个广袤大国长期乏力,必然有着久远的历史源。

须得留意的是,楚国撇开东周王室于不顾而自行称王,在秋初期是震惊天下的大事。历史地看,这一事件对楚国有极为远的影响。其一,楚国自行称王,意味着对当时中国礼法的极大破坏,由是开始了中原诸侯长期歧视楚国的历史。其二,周王室断然拒绝提楚君封号,意味着对楚族自觉中原文明的拒绝,意味着无视楚族安定江汉的大功勋,激起了楚人族的烈逆反之心,由是大大淡化了楚国对中原文明的遵奉,大大减弱了自觉靠拢中原文明的仿效,从而开始了自行其是的发展。这是一国家发展心理,虽没有清晰自觉的目标论述,其国家行为却实实在在地表现了来。

显然,与鲁国君主的公爵相比,楚国君主的爵是太小了。

之战。这就是之所以楚国已经近到洛、新郑以南,而中原战国却始终没有一国认真与楚国开战的本所在。也就是说,在北方大战国中,楚为大国,完全不许其北上扩张几乎不可能;而要楚国聚力吞灭哪个大国,则楚国也万难有此爆发,故此无须全力以赴对楚大战。当然,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秦国威胁中原太甚,山东战国宁可忍受楚国的有限蚕。若非如此,则很难说楚国能否在战国后期扩张到淮北。

我们得大回顾一番对楚国有原生意义的历史发端事件。

于是,熊通一举自立称王,史称楚武王。

周桓王拒绝提楚君封号后,《史记》记载的熊通的说法颇意味:“吾先鬻熊,文王之师(将)也,蚤(早)终。成王举我先公,乃以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熊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