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二章关东异志山(2/2)

只能把话挑明了。不是你的,你怎么争取也争取不来;是你的,你想跑也跑不掉。想到这里我反倒有一视死如归的豪气,定了定神,笑着对四爷说:“四爷,你仿佛有话要对晚辈说”?

四爷一愣,见我盯着紫烟的方向,会意一笑,说:“想必贤侄幼年居关内,地脚下,也必曾受过纬书的熏陶,就不必四叔献丑了吧”

众人的这番折腾显然有了效果:枯树叶上悉悉索索之声响个不停,野鼠到窜,大小形的野鸟也都冲树冠飞,本来寂静的林中一时间变得杂声四起。幸亏静虚长提前叫我把手中的小栓到一树枝上,否则小也有受惊脱逃的可能。这样看来,林中的大小禽兽,但凡耳朵不聋的,也都退避三舍。

听闻四爷提到纬书,我暗自觉得事情仿佛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其中仿佛又暗藏许多玄机,但一时卡住,也不知说什么好。静虚长手捋拂尘,转对我说:“我也喜读天文地理著作,纬书我曾读过四十余,关于槌,在其中一本就有详细的记载”

“另有纬书《礼斗威仪》曾提过:“下有人参,上有紫气”说罢用睛斜视了刚才我见的紫烟雾。

见我疑惑不解,静虚一步解释:“瑶光星是北斗七星之一,纬书的说法,只有天地相应,大顺江山,瑶光星的光辉才能到达大地,才有人参生长,如果山川社稷逆了天意,瑶光星便不能正常发光,人参便不能生长”

我虽没读过太多的纬书,但也觉得这似乎合乎理。抬来的槌大多数还是被皇权贵族所消费,既然这样,槌被写到纬书中也就不足为奇。借着大伙喝休息的时机,我也就平心静气,坐在静虚长面前把昨晚的所闻所见讲了一个详细。

说到这里,我才彻底明白四爷刚才微笑不语的真正缘由,看来我又一次误会了四爷他们。

四爷也被我的神带到烟雾的方向,不过他只是笑笑,并招呼洪屠一同观看。一见这景象,我心里一下炸开了锅。以往那对四爷的怀疑再次占领心:难这几个老家伙不活埋我,而改把我这个绝世大童男卖给狐狸炼丹?

当响时常唱的词牌《赤怀古》:“大江东去,狼淘尽,千古风…”

提到“纬书”我立即回想起祖父的书房里的确是有过几本,在我与药农猎请教天文地理之时也的确是认真翻过几回。所谓纬书,讲究颇多:严格来说,它属于官学范畴。但由于纬书对天下安定有利,经过官方修改,又广为散布民间,成为雅俗共赏的学问。“纬”通“谶”字(谶读chèn音),有预言、预兆之意。主要思想是以古代河图、洛书神话及西汉董仲舒的天人应说为理论。从整上看:纬书杂论五行、天人应、天人合一、天文历法、地理、风俗、历史、占算之术等等,但其心是论述社会政治问题。通过把政治事件、政治人神灵化、天文化达到使百姓敬畏,万民朝拜的效果。所以纬书在政治上有相当的地位,常人只知有《五经》、《六经》,却很少有人知与之对应《六纬》存在。

纬书本是师、方术士们的必修教材,在创立初期曾为正统学问之人所不齿。但在与皇权搭钩之后,竟从容地登上了大雅之堂,并堂而皇之地与儒家挂上了联系,自古很多儒学、经学大师也谙纬书之:如西汉末的经学家刘歆,东汉才俊贾逵等人。我自小喜奇门遁甲,玄学天文。虽对四书五经等大恶痛绝,但对杂七杂八的闲书却很喜

敲了半炷香工夫,所有人都累得燥,于是众人席地而坐,又取了怪背上的。我侧对松林,喝的时候,角余光再次瞟见昨晚见过那略略发紫的烟雾,这烟雾如烟又如气,在林中缓缓升腾。由于这次是在白天,我胆稍微大了一些。我私下觉得,即使是狐狸也不至于这么嚣张,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炼丹。

“贤侄昨晚见到的白光就是槌所引来的‘瑶光’。纬书《秋运斗枢》中曾说:‘瑶光星散为人参,废江淮山读之力,则光不明,人参不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