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四回晋江施琅(2/2)

李无庸拍着:“去,浔盐场,找施琅。”

刘启一听顿时来了兴趣,连忙问:“老哥,你且说说听听。”

李无庸闻言,叹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骨,饿其肤。”

看着旁边两人一个说的有味,一个听的彩,李无庸眉一皱,冷冷的说:“这位兄台,你且说说施琅这个时候一般在什么地方?”

“钱百万?”李无庸冷冷一笑“你这里有个叫施琅的人吗?”

不一会儿,李无庸就远远的望见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人,走了过来,在他旁边的正是钱百万正在不停的作揖,而这个青年却没有答礼,两平视,脸漠然的朝李无庸走来。李无庸,刚直不阿,得志不猖狂,冷静沉着,大将之才,忠勇之士也。当下也翻,迎了上去。

期,一直战纷纷,加之连续不断的地震、台风、患等自然灾害,使百姓生活雪上加霜。仅万历三十一年泉州的一场暴雨,加之台风突袭,海暴涨,晋江沿海所泊船只悉数损毁,溺亡万余众,人畜尸首浮于海面,其状惨不忍睹。施家所在的南浔乡衙村常遭倭寇和土匪的抢劫,施一举在一次避难途中摔断了,一只也因伤失明。不久后夫妻俩相继去世,从此家衰落。而少年施琅因家贫而开始了采薪贩盐佣工的生涯,以分担家重担。除了上山砍柴,少年施琅还要和成年人一起去盐场挑盐。早晨天未见亮就上路,到盐场装上盐,再走上十多里的山路,将一担数百斤盐送到海边码的船上。

李无庸望着一望无际的盐场,对刘启喊:“去,把这里的的总崔给我喊来。(在明朝每个盐场分为五团,每团有总崔、称各一人,团首四人。)”

“这位少爷说的倒是正理。”中年人得意的说:“这个施琅倒还真不是一般的人。是天上的星宿下凡。”

“下官钱百万见过总兵大人。”

盐场分南北二埕,南埕辖衙、埭、前港、后宅、埔、鲁东六团乡,有晒丁五百二十五名,丘盘四千零九十六坎,漏井三百二十八;北埋辖岑兜、沙、西岑、杆柄、林蒲、金埭、港边七团乡,有晒丁五百九十六名,丘盘六千九十二坎,漏井四百五十。施琅就是在这衙团。

“施琅?”钱百万想了想,猛的大声:“有,有,这个人力大无穷,一个人能好几个人的活。不知…”

中年汉得意的大声:“那可是我亲自看见的,嘿嘿,那还是天启元年二月十五的时候了,我们衙村的村民正忙着整理自家渔海的准备。我无意见施琅家屋满是红光,原以为是着火了,于是大呼:‘施家着火了!’我们这些人闻声向村东的施家望去,果见红光映天。于是大家忙扔下手中活计,赶往施家救火。待到了施家门外,却发现红光消失,只听得一阵婴儿洪亮的啼声传来。那嗓门大的,嘿嘿,不是星宿下凡是什么啊?还有许多呢…”

“去,把他给我请来。”李无庸闻言大喜。

不一会儿,就见刘启领着一个满面油光的、胖的中年人颤悠悠的走过来,看着他那臃,李无庸一阵厌恶,这与二十一世纪的那些只知吃喝的官员也没什么两样的。当下冷声问:“你就是这里的总崔。”

那位中年汉见李无庸神不对,虽然不知自己错在哪里,但还是说:“这个时候,他应该还在浔盐场赶工呢!”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