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尾声(2/3)

几个来回下来,三天就过去了。

此次廷议乃是决定在五军都督府之外再设立权海军都督府…在都督府前面再加一个“权”字,那实在还是有些底气不足。五军都督府有左右都督,都是正一品衔,都督同知为从一品。这海军都督府衙门地最长官则只是从一品,比五军都督府左右都督矮了半级。

明朝的商税,轻得让后人没法相信!整个大明帝国地商业税收常例不过十几万两!所以南直隶加上浙闽赣三省地那“几万两银”的商税方钝说要输往海军都督府衙门建军之用,不但内阁没有反对,就连言官们也没多大地意见!

虽然在议定开府之前,群臣就已经知这个海军都督是要让李彦直的,这时却还是规矩来。经过一廷推,最后才把李彦直给推了来,由魏国公徐鹏举在京为左都督,李彦直外为右都督,统领南北海军,迎圣剿匪期间,辖天津、上海、金州、威海、平壤、济州、宁波、琉球、澎湖、南海等十卫,主上海、宁波、泉州三市舶司,筹组南北海军。一切海关事务、海外事务,许便宜行事。

当初王直没名没份地就了京,因此他在北京城为所为都只是胡闹,他控制了京城各衙门大小官员的命,却没法发挥各大小衙门地权力,以至于北京城在他手中成了一痪的机

成熟的文官政治就是如此,你要想充分地发挥它的力量,就得依足了它的规则来办事。既有规矩,便有约束,尽李彦直已与徐阶里应外合,一将一相,又得到了朱载的充分信任,名分与权势都很足了,可办起事情来还是得考虑到各方面的反应。

东海的事情虽急,可李彦直也没办法。你要享受中央集权政府地好,就得忍受它的坏!心急或者蛮只会让事情适得其反!在大明,无论是皇帝还是首辅都没法独裁专断,更别说李彦直了。这些国家大事,并非李彦直说一句好,徐阶支持,朱载赞成就能上执行的。复议和公论的这三天里,有大臣上书赞成的,也有大臣上书反对地,最后徐阶才召集内阁大臣。并吏、兵、礼尚书侍郎。以及督察院左都御史,兵科给事中、科给事中等,以及这几日里上书地臣工里言之有者,在朱载面前廷议。

蒋逸凡拟那个条陈只了不到半个时辰,经过李彦直与徐阶的两修改,然后内阁呈上,朱载命掌印太监盖印发回来,跟着兵、礼复议,同时发了邸报,由朝廷大臣公论。

大明兵制,军队系统设有兵以下和五军都督府。^^首发小说⑸⒛0^^兵与五军都督府都听命于皇帝,五军都督府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兵拥有调兵权而无统兵权,两大门相互节制又互不统属。

除军职之外,李彦直又领右都御使衔,负责清南直隶(今江苏安徽)以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商税。都御史为监察门首脑,一京城那就是钦差大人了。原来新任尚书方钝怕市舶司“那”收没法支撑李彦直的建军、养军费用。因此建议把南直隶以及南方三省的商税也都输往海军都督衙门,供李彦直使用!

李彦直受命之后便第一时间赶到天津,开衙将,并过问所辖诸卫所地近况。诸卫所都报平安。内中却有金州卫:“近来似有倭寇犯境,驻扎在长生岛一带。”这句话他本来不想说。但听说这个新任的

这时兵、都察院都和徐阶、李彦直同心,吏尚书李默也算识时务,何况派李彦直南下平寇,却也是人尽其才!最后徐阶势拍板,这事就这么定了!

是掌控了内阁的徐阶也好。还是手握兵权的李哲也好,都必须老老实实地照既定的文官程序走完,通过了,他们的提案才能合法地成为大威权的政策,要是没法通过,那便只能胎死腹中。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