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四十贾谊徒能说鬼神(3/3)

使铀再溶解,发现残留的氢氧化铁仍具有强烈的放射性。他认为残留在氢氧化铁中的不溶物中存在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就称它为uraniamX,即铀X。几乎是同时,贝克勒尔将氯化钡加入铀盐溶液中,再将钡以硫酸盐沉淀,也发现硫酸钡显示放射性,使他迷惑不解。

到1913年,波兰出生的美籍化学家法江斯和他的助手戈林证实铀X是两种组分的混合物,分别称为铀X1和铀X2。他们还明确说明铀X2是位于钍和铀之间的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又命名它为Brevium,元素符号定为Bv。这一词来自希腊文中“短命”的词,因为它的寿命很短。我们有人将它译成鈚,也有人译成鋍。后来铀X被称为铀X1。

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盖革和勒塔尔发现铀放射出两组a粒子,各组放射射程和速度各不相同,认为铀由两种不同组分组成,又分别称它们为uraniumI(uI,即铀I)和uraniumⅡ(uⅡ,即铀Ⅱ)。一直到1921年,德国放射化学家哈恩又发现一种放射性元素,称为uraniumZ(uZ),即铀Z,并证明它和铀X2互为同位素。

在1917年间,索迪和克兰斯顿从沥青铀矿的残渣中发现一放射性元素,因它性质和钽相似,命名它为类钽Ekatantalum。

同年哈恩和梅特纳(女)也从同一矿中发现一放射性元素,命名为Protoactinium。这一词来自希腊文protos(起源)和actinium(锕)缀合而成,表示它能转变成锕,是锕的“起源”或“母体”元素符号订为Pa。我们译成镤。

这些情况使当时的科学家们眼花缭乱。使他们认识到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提出了同位素的概念,也就发现了位于90号元素钍和92号元素铀之间的91号元素镤。

也正是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把这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情况逐渐阐明。天然铀包含着铀-238、铀-235和铀-234三种同位素,其中铀-238含量最大,占99%以上。uⅠ就是铀-238;uⅡ就是铀-234。它们都是a放射,但半衰期不同。铀-238放射a射线,转变成另一种元素,即铀X,后来称为铀X1,是钍的一种同位素,钍-234。

铀X2也就是brevium即镤。二者是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法江斯和戈林发现的brevium是镤-234;哈恩和梅特纳发现的protoactinium是镤-231。只是Protoactinium这个命名被接受了,Brevium没有被接受。同样地,索迪和克兰斯顿发现的类钽Ekatantaum也是镤-231。它们本来是从同一矿物中被发现的。

哈恩发现的铀Z也是镤-234。但是它和铀X2的半衰期不同,铀X2的半衰期是1。14分钟,性质不稳定,能转变成铀Z,而铀Z半衰期是6。7小时,性质较稳定。它们二者像是两种不同元素,可是它们具有同是234的质量数,核电荷数又相同,因而不能认为是不同元素,也不能看作互为同位素,就称nuclearisomers,我们有人译成同核异性。

究竟谁先发现镤,看来这不是主要的问题了。

1917年由索地(F。soddy)和克兰斯顿(J。A。cranston),哈恩(O。hahn)和迈特纳(itner)分别独自发现。直到1927年,德国化学家格罗斯(A。V。Grosse)才首先分离出2毫克镤的5价化合物。

这在《元素发现史》一书里有明确记载。元素实验室要做的,就是在同位素理论和衰变理论指导下,对铀矿重新认真分析即可。

发现新元素,对于任何一位科学家都是无法抗拒的诱惑,MIT的卡塞尔听到这个消息,都有些眼红耳热。如果真如孙元起所说,那元素实验室岂不是充分满足了耶鲁大学的期待,吸引全世界科学家的眼光?德库拉几个有些摩拳擦掌,迫不及待。

高兴了一会儿,孙元起又提出如果正式确定该种新元素,希望耶鲁大学能够预先筹备一笔资金,准备研制粒子加速器,为以后原子核物理,包括新元素的发现,提供一种良兵利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