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本朝侍郎除了分左、右之外,而且还满汉分开。这样算的话,一
之中就有四位侍郎。”
“不错,”老大人难得赞许之
“只不过光绪三十二年(1906)九月,朝廷为了预备立宪,重新厘定官制,便改革各
均设侍郎二员,不再分满汉。你说的第三
,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
“还有一,最近京城有些不安稳,你到
里一定要谨言谨行,少说少
!”老大人犹自不放心“听说你要搬到城里来住?那就好!以后有什么事儿,记得先来我这里,让我过过目。明白没有?”
隔了数日,孙元起全家四带着好几样湖北特产,再次来到廉
胡同拜访老大人。
好像老天故意要给孙元起省钱,请帖天发
去,第二天就接到了光绪帝驾崩的电报。大家还在惊愕之中,第三天又传来慈禧太后驾鹤西去的消息。国丧期间,大家啥事也别
了,还是专心替他母
俩披麻
孝办丧事吧!
“不是只要穿孝二十七天么?”孙元起在湖北的时候也实实在在地替清朝送了一回终。
孙元。
老大人这才面稍霁:“之前,百熙你也署理侍郎一段时间,但署理终究和本官不同。而且我朝侍郎又与前朝有所不同,你知
有哪些不同么?”
孙元起是乐得在湖北多留几天,没事就到学堂看看。直到听闻新提学使陛辞的消息,这才收拾行李,踏上北去的火车。因为已经是腊月,孙元起尚未到任,几个幕僚趁机回乡省亲。此次一同北上的只有老赵夫妇和十多位保安,一路声笑语自不用提。
“就这样啦,估计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老大人有气无力地答,旋即盯着孙元起“百熙,你回京城几天了?有没有去军机
和学
?”
“…汉人之中,除了南书房行走朱益藩、吴士鉴、郑沅、袁励准外,只有军机大臣大学士张南(之
)、邮传
尚书陈苏斋(璧)以及老夫三人而已。老夫有幸忝在其列,实在是皇恩浩
呐!”说着,老大人还
支起
,朝紫禁城方向拱拱手。
到了京城,和家人小聚一两日,孙元起便安排老郑把后海那片宅打扫
净。不仅那几位幕僚,只怕自己
了这个劳什
侍郎,以后也要经常住在城里了。
“是,侄孙记下了。”
还有一件事需要孙元起面张罗,就是准备宴请湖北大小官员。听说孙元起要调走,湖北官场上熟悉不熟悉的都送来了礼
,连陈夔龙的态度也发生变化,一再表示要替孙元起饯别。孙元起盛情难却,如果一个一个宴请,别说啥事儿都
不成了,就是连着请到明年也请不完啊!所以只好主动要求宴请各位,答谢这些年来对提学使司衙门的帮助。
一见面,孙元起就大吃了一惊,只见老大人白孝帽,
穿大庄
布孝袍,脚踏白布鞋,一
重孝。难
府上有人过世?没听说啊!
孙元起问安之后,小意地问:“叔祖父,您这是?”
“是,是,是!”在老大人面前,孙元起只有臣服的份儿。
孙家鼐闻言微微一笑:“呵呵,照惯例,普通官员确实只需要穿孝二十七天。只有皇亲贵戚或蒙先帝恩
者,在
车晏驾时才会赐予穿孝百日的恩典。”
这些日,孙元起主要忙着去各个学堂视察,防止学堂教学科研因为自己的离开而人去政息。尤其两湖师范学堂、湖北
等工业学堂的几个研究所,更是巡视的重中之重。它们可是承担着汽车研究的
分任务,如果因为它们的原因而导致
约,那就罪过大了!
“我回北京有四五天了,还没有去军机和学
呢!”见老大人要发飙,孙元起连忙解释
“大清惯例,不是三个月内到任即可么?我是十月十八日接到圣旨的,打算
节过后便去接任,不会耽搁的!”
在湖北的时候杨度就给自己恶补过这方面的知识,此时面对老大人的考校,孙元起是丝毫不怵:“有三不同。第一
,官阶更
,前朝侍郎是正三品,本朝为从二品。
“哦,不是孝钦皇太后、德宗皇帝车晏驾么?”老大人不以为意地答
。
不过孙元起并不太担心后来的提学使会耍什么招,毕竟自己是学
右侍郎,算他的
上司。真要整
什么幺蛾
,孙元起肯定给他好好上
药!
!#
“第二,本朝侍郎和尚书一样,可以单独上奏。如此一来,尚书就很难箝制侍郎。
孙元起心中暗:这是什么狗
恩典?
“你糊涂!”老大人还是发飙了,厉声叱责“光绪三十四年到任和宣统元年到任,这能一样吗?待会吃完饭回去,赶
准备准备,明天到军机
和学
报到!”
老大人又嘱咐:“正因为本朝侍郎有单独上奏之权,所以侍郎又有‘小尚书’之称。然而,小尚书毕竟不是尚书。侍郎与尚书之间尽
只有咫尺之遥,其实却有天壤云泥之别。所以,你在
里一定要尊重
大学士张南
和尚书荣实夫,结
同仁,善待僚属,不可恃才傲
、恣意妄为!”
孙元起很难会到老大人的那番忠君之心,只好岔开话题:“叔祖父,您老最近
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