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二百零六深造(3/3)

种。刃口有钝与锐之分。在通常情况下,叶片形头用于肿瘤剥离,叶片形头锐口用于锐性分离;圆形头用于细小肿瘤剥离及脑血管、颅神经分离减压,圆形头钝口用于钝性分离。

这些手术器械的知识,都要求手术医生非常熟悉,才能在手术时选择正确的器械进行操作。

认识之后,就要学习使用方法。这当然需要操作练习了,学员们在老师指导下分组,在实验台上进行手术中的器械使用和传递的练习。

这里,又与传统手术有些不同了。

传统手术基本上是要两三个人配合完成,即使是脑外科也是要有助手,手术中强调医生之间的相互配合。

而在显微神经外科,因为有各种精良的手术辅助设备,可以替代人手的功能,比如自动脑牵开器,代替了助手牵拉脑压板;显微镜的光线代替了带灯脑压板等,所以手术中的主要关键性操作,基本是由一位医师完成的。

这对手术医生单人操作的技术要求比较高。他要学会眼睛尽量少的离开显微目镜,用余光和手的本体感觉去寻找和交换手中的器械,以及只用单手和器械护士配合更换器械。

不过,为了减少对脑组织的影响,术中还是要求手术医生尽量减少频繁的更换器械,而是学会充分发挥器械的作用。比如,吸引器可用做牵开器,双极电凝镊除了可夹持棉条、明胶海绵外,可以用作分离血管、神经的剥离子。

所以,芳华练习的时候,就特别注意训练自己的手眼配合、左右手的协调能力,以及运用余光和本体感觉的能力。

尤其练习的是精细的动作,因为手部的一点活动都会被显微镜放大,要想操作那微细的手术器械,手上的动作就要十分精准。尽管芳华以前的动作也是很稳的,但依然需要进一步练习和提高。

大热天的“纹丝不动”地坐在实验台上在大鼠身上练习器械的使用,还是很累人的。

光是学会器械操作,都花了学员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而这些,还只是显微手术中最基本的操作技术。要想熟练运用,恐怕还需更长的时间。

另外,中心在整个培训中,会循序渐进地给进修生们讲授显微神经解剖的知识。

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组织被放大几倍到几十倍,为了适应这样的手术的需要,解剖学中新兴了一门学科,就是显微神经解剖学。

显微神经解剖包括脑(神经、血管)和颅底两个部分,其中,脑的显微神经解剖以脑动脉为线索,颅底显微解剖分为鞍区、桥小脑区和斜坡区。

只有掌握好了这些解剖知识,才能在颅底区域——这个遍布重要神经组织和血管的地方,开展显微外科手术。

也只有掌握好这些解剖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显微手术入路,才有可能设计出更新更合理的手术入路。

这方面的教学,除了有挂图谱、模型、幻灯、视频等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尸头解剖了。可惜由于来源有限,大家只能在少量的尸头上反复解剖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