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1341-1350
[1341]
文章一开始,是两个人在谈事。一个说现在天下太平,郑福成当即反驳,说目前形势危急。因为皇帝虽然立了太子,但那是迫于沈一贯的要求,情非得已,很快就会改立福王。
这在当年,就算是反动传单了,而且郑福成这个名字,也很有技术han量,郑贵妃、福王、成功三合一,可谓言简意赅。
之所以被称为妖书,只说皇帝太子,似乎还不合格,于是内阁的两位大人,也一起下了水。
当时的内阁共有三人,沈一贯是首辅,另外两人是沈鲤和朱赓。妖书的作者别chu心裁,挑选了沈一贯和朱赓,并让他们友情客串,台词如下:
问:你怎么知dao皇帝要改立福王呢?
郑福成答:你看他用朱赓,就明白了。朝中有这么多人,为什么一定要用朱赓呢?因为他姓朱,名赓,赓者,更也。真正的意思,就是改日更立啊(佩服,佩服)。
这是整朱赓,还有沈一贯同志:
问:难dao沈一贯不说话吗?
郑福成答:沈一贯这个人yin险狡诈,向来是有福独享,有难不当,是不会chutou的。
闹到这个份上,作者还不甘心,要把妖书进行到底,最后还列chu了朝廷中的几位高官,说他们都是改立的同党,是大luan之源。
更为搞笑的是,这篇妖书的结尾,竟然还有作者署名!
落款者分别是吏科都给事中项应祥,四川dao御史乔应甲。
这充分说明,妖书作者实在不是什么良民,临了还要耍人一把,难能可贵的是,他还相当有版权意识,在这二位黑锅的名下还特别注明,项应祥撰(相当于原著),乔应甲书(相当于执笔)。
这玩意一chu来,大家都懵了。沈一贯当即上书,表示自己非常愤怒,希望找chu幕后主使人,与他当面对质,同时他还要求辞官,以示清白以及抗议。
而妖书上涉及的其他几位高级官员也纷纷上书,表示与此事无关,并要求辞职。
最倒霉的人是朱赓,或许是有人恶搞他,竟然把一份妖书放在了他的家门口。这位朱先生是个厚dao人,吓得不行,当即把这份妖书和自己的奏疏上呈皇帝,还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说我今年都快七十了,有如此恩chong已是意外,也没啥别的追求,现在竟然被人诬陷,请陛下让我告老还乡。
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342]
朝廷一片混luan,太子也吓得不行。他刚消停两年,就chu这么个事,闹不好又得下去,整日坐卧不安,担惊受怕。
要说还是万历同志久经风雨,虽然愤怒,倒不怎么慌。先找太子去聊天,说我知dao这不关你的事,好好在家读书,别chu门。
然后再发布谕令,安抚大臣,表示相信大家,不批准辞职,一个都别走。
稳定情绪后,就该破案了。像这zhong天字第一号政治案件,自然lun不上衙门捕快之类的角se,东厂锦衣卫倾巢而chu,成立专案组,没日没夜地查,翻天覆地地查。
万历原本以为,来这么几手,就能控制局势,然而这场风暴,却似乎越来越猛烈。
首先是太子,这位仁兄原本胆小,这下更是不得了,窝在家里哪里都不去,唯恐chu事。而郑贵妃那边也不好受,毕竟妖书针对的就是她,千夫所指,舆论压力太大,每日只能以泪洗面,不再chu席任何公开活动。
内阁也消停了,沈一贯和朱赓吓得不行,都不敢去上班,呆在家里避风tou。日常工作只有沈鲤干,经常累得半死。大臣们也怕,因为所有人都知dao,平时争个官位,抢个待遇的没啥,这个热闹却凑不得。虽说皇帝大人发话,安抚大家不让辞职,可这没准是放长线钓大鱼,不准你走,到时候来个一锅端,那就麻烦大了。
总而言之,从上到下,一片人心惶惶。很多人都认定,在这件事情的背后,有很shen的政治背景。
确实如此。
这是一件明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疑案,至今仍无答案,但从各zhong蛛丝ma迹之中,真相却依稀可辨。
可以肯定的是,这件事情应该与郑贵妃无关,因为她虽然蠢,也想闹事,却没必要闹chu这么大动静,把自己挤到风口狼尖受罪,而太子也不会干这事,以他的xing格,别人不来惹他就谢天谢地,求神拜佛了。
作案人既不是郑贵妃,也不是太子,但可以肯定的是,作案者,必定是受益者。
在当时的朝廷中,受益者不外乎两zhong,一zhong是jing1神受益者,大致包括看不惯郑贵妃欺压良民,路见不平也不吼,专门暗地下黑手的人,写篇东西骂骂chu口气。
这类人比较多,范围很大,也没法子查。
第二zhong是现实受益者。就当时的朝局而言,嫌疑人很少——只有两个。
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343]
这两个人,一个是沈一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