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有群众反应,以上几人有贪污罪行,为显示威严,震慑罪犯,同时以大额罚款,分别是倪文焕五千两,吴淳夫三千两,李燮龙、田吉各一千两。结案。
“我们是外臣,内的人事并不清楚。”
他派人抬了几个包裹,扔到阁臣面前,说:
“我看不是不知,是怕得罪人吧!(特畏任怨耳)”
什么致人死亡,什么狱,什么充军,还他娘就近,什么追赃五千两,都去死吧!
三等奖得主十一人,罪名:结近侍次等,
理:
放
大臣们都很诧异,都五十多了,还不够吗?
让阉党审阉党,确实难为他了。
第二天,内阁又送上了一份名单,这次是六十几个,该满意了吧。
包裹里的,是无数封跟魏忠贤勾搭的奏疏,很明显,崇祯不但看过,还数过。
田吉,杀!吴淳夫,杀!倪文焕,杀!田尔耕,杀!许显纯,杀!崔应元,杀!孙云鹤,杀!杨寰,杀!李燮龙,杀!崔呈秀,已死,挖来,戳尸!
最后的名单,共计二百六十一人,分为八等。
既然皇上说不够,那就再捞几个吧。
崇祯是正确的,内阁的这几位仁兄,确实糊了他。
“左都御史曹思诚,阉党,免职查办!”
苏茂相、曹思诚、王永光以及无数阉党们的想法,形势是很好的,朝廷内外都是阉党,案
没人敢审,对五虎、五彪的
理,可以慢慢拖,实在不行,就判田尔耕和许显纯死刑,其他的人能放就放,不能放,判个充军也就差不多了。
因为王永光同志虽然不是阉党,也不想得罪阉党。
不了,接着糊
:
其实案审成这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审讯此案的,是刑尚书苏茂相、都察院左都御史曹思诚。
崇祯帮他们解开了这个迷题。
苏茂相是阉党,曹思诚也是阉党
皇帝表态,不敢怠慢,经过再次认真细致的审讯,重新定罪如下:
曹思诚、苏茂相这帮等阉党本来还有想法,打算说两句,才发现,原来崇祯还没说完。
“看看吧。”
没错,司法长、监察
长、人事
长都不审,那就只有皇帝审了。
“刑尚书苏茂相,免职!”
拿钉钉耳朵,打碎全
肋骨,是过失致人死亡,贪了这么多年,只罚五千、三千,你以为老
好哄是吧。
一等奖得主六人,以崔呈秀为首,罪名:首逆同谋,理:斩首。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84]
这次皇帝大人没有废话,一拍桌:人数不对,再敢糊
我,以抗旨论
!
虽然他们跟阉党都有仇,且皇帝支持,但阉党人数太多,毕竟是个得罪人的事,阉党也好,东林党也罢,不过混碗饭吃,何必呢?
随即,崇祯下令,由乔允升接任刑尚书,大学士韩旷、钱龙锡主办此案,务必追查到底,宁可抓错,不可放过。
挑上面这几个人办事,也算煞费苦心,乔允升和阉党向来势不两立,韩旷这
老牌东林党,不往死里整,实在对不起自己。
崇祯很不满意,随即下令,再审。
跟我玩,玩死你们!
二等奖得主十九人,罪名:结近侍,
理:秋后
决。
此外,还有四等奖得主(逆孽军犯)三十五人
崇祯冷笑:
可王永光比前两位更逗,命令下来他死都不去,说自己能力有限,无法承担任务。
几天过去,经过清查,内阁上报了阉党名单,共计五十多人,成果极其丰硕。
然而这一次,崇祯先更为愤怒,他当即召集内阁,严厉训斥:人还不够数,老实!
就这样,自天启七年(1627)十二月,一直到崇祯元年(1628)三月,足足折腾了四个月,阉党终于被彻底整趴下了。
特等奖得主两人,魏忠贤,客氏,罪名:首逆,理:凌迟。
报上去后,崇祯怒了。
打开包裹的那一刻,大臣们明白,这次赖都赖不掉了。
以上十人,除崔呈秀已死外,田尔耕、许显纯因为过失致人死亡,判死缓,关
监狱,其余七人全
充军,充军地
是离其住
最近的卫所。
几天后,崇祯直接宣布了对五虎五彪的裁定,相比前两次裁决,比较简单: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83]
更奇怪的是,案都判了,有些当事人
本就没到案,比如田吉,每天还
去遛弯,十分逍遥。
扫,一个不留!
愤怒之余,崇祯换人了,他把查阉党的任务
给了吏
尚书王永光。
以上十人,全抄家!没收全
财产!
这份判决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恬不知耻
怪事,崇祯初来乍到,他怎么知人数不对呢?
混不过去,只能玩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