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六十四章
袁斌打定了主意,要在自己的辖地内,选取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作为自己的助力,虽然他想采用科举的模式,但他不会走上历史的老路去的,原来的科举造就chu来的,都是只会死读书的无用之人,有些呆笨的,只会死抱着书本,成天“之乎者也”对国对民,没有半点用chu1;有些jianhua的,披着“圣人门徒”的外衣,嘴上讲着孔孟之dao,礼义廉耻,背地里却尽干一些龌龊的勾当。有一首“如梦令”说的好:“文人原无行止,单想金银去使。嘴里尽是忠言,暗里卑鄙无耻。廉耻,廉耻,其实都是狗屎。”刻划chu了那些饱读诗书的“圣人门徒”的丑恶嘴脸。
袁斌当然要想办法解决历史科举上那些毒害世人的糟粕,保留其中的jing1华,让科举这个制度选bachu来的都是真正的人才。
有人会说,中国历史自有科举以来,已经一千多年了,其中“官本位”、“世间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等等思想已经shen入人心。连本朝年间选ba人才,也是用科举,不过只是换了个名字罢了,你袁斌再有能耐,能够zuo好吗?
其实人活一世,总要zuo些事情的,zuo得好,zuo不好,先不去说,先要去zuo。虽然zuo了未必能zuo好,但多少还有些希望,如果不zuo,那是一点希望也没有的。
袁斌仔细研究了一下,历史上的科举,本来是不坏的,通过公正、公平的考试来选ba人才,这是一条很科学的dao路,就连那些西方人也shen为佩服中国的科举,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科学、最先进的人才选ba制度。
但是,儒家经典总有一zhong化神奇为腐朽的作用,科举制度坏就坏在了“程朱理学”上,尤其是朱熹的学说,更是迎合了统治者的“愚民政策”才被历代的统治者所采纳。他们规定应试者只能学习“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chun秋》),创造了一zhong叫zuo“八gu”的文ti,规定考试只能用“八gu”来答题,而且内容必须gen据朱熹的《四书集注》的内容来回答,不准自由发挥,只能依照题目字义揣mo古代圣人语气敷衍成文。
这就不是选ba人才了,这是通过科举考试在扼杀人才,束缚思想。那些圣人都死了千八百年了,他们当时说的话,zuo的事,他们自己都不一定记着,却要后人去an照圣人的语气、思想去写文章。那写chu来的东西,能有什么用?以靠写那东西而当上官的人,又有什么用?
袁斌下定决心,要把科举制度中好的一面发扬光大,把糟粕的bu分通通删去。他再一次叫来了崔琰,与其商议举行科举考试的事。
崔琰想了想,dao:“主公,本朝无论是‘明经’还是‘茂才’,都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准备,才能从中选chu人才。因为博通经典的儒学人才,是需要用很长的时间来朝廷知识积累的,如果ma上就宣布举行考试,恐怕会让人有措手不及的gan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