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七述而第七(2/7)

[疏]“曰:富

○注“孔曰”至“诲之”

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孔曰:“言人能奉礼,自行束脩以上,则皆教诲之。”

○正义曰:此《司·序官》文也。

○正义曰:此章言诲人之法。启,开也。言人若不心愤愤,则孔不为开说;若不悱悱,则孔不为发明。必待其人心愤愤,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如此则识思之也。其说之也,略举一隅以语之。凡有四隅者,举一则三隅从可知,学者当以三隅反类一隅以思之。而其人若不以三隅反思其类,则不复重教之矣。

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郑曰:“富贵不可求而得之,当修德以得之。若于可求者,虽执鞭之贱职,我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孔曰:“所好者,古人之。”

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丧者哀戚,饱于其侧,是无恻隐之心。

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孔曰:“言可行则行,可止则止,唯我与颜渊同。”路曰:“行三军则谁与?”孔曰:“大国三军。路见孔颜渊,以为已勇,至于夫为三军将,亦当谁与已同,故发此问。”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孔曰:“暴虎,徒搏。冯河,徒涉。”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正义曰:此章言孔助丧家执事时,故得有。饥而废事,非礼也。饱而忘哀,亦非礼。故而不饱,以丧者哀戚,若饱于其侧,是无恻怆隐痛之心也。

于是日哭,则不歌。一日之中,或哭或歌,是亵于礼容。

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郑曰:“孔与人言,必待其人心愤愤,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如此则识思之也。说则举一隅以语之,其人不思其类,则不复重教之。”

[疏]“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正义曰:《释训》文也。舍人曰:“无兵空手搏之。”郭璞曰:“空手执也。”李巡曰:“无舟而渡曰徒涉。”郭璞曰:“无舟楫。”《诗传》云:“冯,陵也。”然则空涉陵波而渡,故训冯为陵也。

○注“孔曰:大国三军”

[疏]“于是日哭,则不歌”

○正义曰:此章孔言已行藏与颜回同也。“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者,言时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用舍随时,行藏不忤于,唯我与汝同有是行夫。“路曰:行三军则谁与”者,大国三军,路见孔颜渊,以已有勇,故发此问曰:“若行三军之事,为三军之将,则当谁与同?”路意其与已也。“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者,空手搏虎为暴虎,无舟渡河为冯河,言人若暴虎冯河,轻死而不追悔者,吾不与之同也。路之勇若此,故孔抑之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者,此又言行三军所与之人,必须临事而能戒惧,好谋而有成功者,吾则与之行三军之事也,所以诱路使慎其勇也。

也。《周礼·保氏》云:“掌养国,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注云:“五礼:吉、凶、军、宾、嘉也。六乐:《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也。五: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也。五驭:鸣和鸾、逐曲、过君表、舞衢、逐禽左也。六书:象形、会意、转注、指事、假借、谐声也。九数: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方程、赢不足、旁要也。”此六者,所以饰耳,劣于德与仁,故不足依据,故但曰游。

○正义曰:此章言孔于是日闻丧或吊人而哭,则终是日不歌也。若一日之中,或哭或歌,是亵渎于礼容,故不为也。《檀弓》曰:“吊于人,是日不乐。”注引此文是也。

○注“孔曰:暴虎,徒搏。冯河,徒涉”

○正义曰:此章言已诲人不倦也。束脩,礼之薄者。言人能奉礼,自行束脩以上而来学者,则吾未曾不诲焉,皆教诲之也。

○正义曰:云“言人能奉礼,自行束脩以上”者,案书传言束脩者多矣,皆谓十

脡脯也。《檀弓》曰:“古之大夫束脩之问不竟。”《少仪》曰:“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谷梁传》曰:“束脩之问不行竟中。”是知古者持束脩以为礼。然此是礼之薄者,其厚则有玉帛之属,故云“以上”以包之也。

[疏]“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疏]“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疏]“谓”至“者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