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二十二(9/10)

有益;不对,也无损于政局。”太宗高兴了,对上书言事者全都加以抚慰而后送走。

贞观十三年(639),阿史那结社率作乱,云阳石头自燃,从冬直到这一年的五月不下雨,魏徵上疏极力尽言说:“臣侍奉陛下十几年,陛下答应臣推行仁义之道,保持它而不丧失;勤俭朴素,始终如一。善言还在耳边,臣不敢忘。近年以来,渐渐不如当初。现恭谨地分条陈叙,或可补其万一。

“陛下在贞观初年,清净寡欲,教化遍及荒远地区。如今派遣使臣于万里之外,购取骏马,搜访奇珍。从前汉文帝不接受千里马,晋武帝焚毁雉头裘。陛下时常议论,要远比于尧、舜,今日所为,却要居于汉文帝、晋武帝之下吗?这是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一件事。子贡问怎样治理百姓,孔子说:‘恐惧啊,就像用烂绳驾驭六马拉的车辆。’子贡说‘:怕什么呢?’孔子回答说:‘不用正道引导,就会成为我们的仇敌,怎能不怕呢!’陛下在贞观初年,关心百姓的疾苦,如同自己的子女一样,不轻易营建宫室。近来既已奢侈放纵,便想动用民力,还说‘:百姓无事容易骄慢,如服劳役就容易使唤。’自古以来不曾有过百姓安乐而导致国家覆亡的事,哪有怕他们骄纵而安排劳役的道理呢!这是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二件事。陛下在贞观初年,勤苦自己以利于他人,近来则纵欲以劳民。虽然不停地说忧民,而心里关切的却是使自己快乐的事。不考虑建造之事,而说:‘不这样做,对我身体不利。’按人之常情推论,谁敢再来谏争!这是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三件事。在贞观初年,亲近君子,排斥小人。近来则轻亵小人,而礼重君子。

礼重君子是对他们敬而远之;轻亵小人,是对他们宠幸接近。接近小人,就看不到他们的过错;疏远君子,就不知道他们的正确。看不到君子的正确之处,那么不等嫌隙出现就已疏远;看不到小人的过错,那么时间一长自会亲昵。亲昵小人,疏远君子,而想使政治清明,没听说过。这是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四件事。在贞观初年,不以异物为贵,不做无益之事。如今稀有之物纷纷进奉,玩好之物的制作没有停息的时候。君长奢侈淫逸而期望臣民艰苦朴素,土木工程遍地而期望农业兴旺,是办不到的。这是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五件事。贞观初年,求贤若渴,贤人所荐之人,陛下随即信赖使用,取其所长,并常常担心做不到这一点。近来用人,随其内心好恶而定,因群贤推举而用,又以一人的毁谤而废;虽是多年委任且受信任者,有时竟出于一时的怀疑而斥逐。人的行为有平昔遵循的信念,做事也有既成痕迹可查,一人的毁谤未必可信,多年的善行不应顷刻勾销。陛下不察其缘由,以一人之言作为褒贬的根据,就会使得谗佞之人通行无阻,守道之士日渐疏隔。这是逐渐不能持之以恒的第六件事。贞观初年,陛下身居高位,没有行猎的爱好。数年之后,不能保持初志,以致远方蛮夷,也来进献鹰犬,陛下晨出夜归,以驰马射箭为乐,不测之事发生,如何解救得了?这是逐渐不能持之以恒的第七件事。贞观初年,陛下待臣有礼,群情能够上达。如今地方官入朝奏事,见不到天子之面,偶有短处,便受指责挑剔,他们虽有忠诚之心,而不能申诉朝廷。这是逐渐不能持之以恒的第八件事。贞观初年,陛下孜孜以求治国之道,常常感到不足。近来却倚仗功业之大,才智之明,增长傲气放纵欲望,无事兴兵,问罪于远方蛮夷。受宠幸者迎合旨意不肯进谏,被疏远者害怕威势而不敢发言。长此下去,为害不浅。这是逐渐不能持之以恒的第九件事。贞观初年,连年发生霜旱灾害,京畿之民并往关外就食,扶老携幼,来往数年,而无一户逃亡。这是因为陛下怜惜抚慰,所以百姓至死也不离心。近来百姓疲于徭役,关中之人,更是疲惫不堪。

各类工匠服役期满,强留役使而不遣返;适龄军士轮番宿卫,到期另有驱使。官府购物很多,背负者相望于市肆及道上。

万一粮食欠收,百姓之心,恐怕不会像从前那样安定稳妥了。这是逐渐不能持之以恒的第十件事。

“福祸没有定准,全在人们自己招来,人无过失,妖物不会随意出现。如今干旱致灾,远及各处州郡,恶人造起的叛乱,就出在京城之内,这是上天在显示警告,也是陛下忧惧操劳之时。这是千载难遇的吉期,机会不可再得,明主能做到而不做,这就是臣之所以忧思难忘深为感叹的原因啊!”这篇奏疏呈上后,太宗说:“我已知道自己的过失了,愿意改正,以使善道坚持到底。如果违背这些话,哪有脸面与您相见呢!正要把你这篇奏疏,安置屏风之上,以便早晚观看,还将把它抄送史馆,让千秋万代都了解君臣间的大义。”

随即赐予魏徵黄金十斤,骏马二匹。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