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休永安四年五月,大雨,水泉喷涌涨溢。往年修建逋里塘,劳力费用无数,但田不能成,士兵死亡叛乱,或自相残杀,百姓忧愁怨愤,是阴气盛。还休又专用张垄,贬退盛冲等,是吴人为贼寇的应兆。
五年八月壬午,大雨雷电,水泉喷涌涨溢。
武帝泰始四年九月,责、途、兖、辽四州发大水。七年六月,大雨连绵不断,黄河、洛水、伊水、沁水都漫溢,淹死二百多人。武帝即帝位,不加封三王祖宗的庙号。泰始二年又撤除南郊五帝座,同称为昊天上帝,仅一位而已。又减省先王配地的祭祀。这是对简慢宗庙废除祭祀的惩罚。
咸宁元年九月,徐州发大水。二年七月癸亥,河南、魏郡发大水,死一百多人。闰月,荆蛆五郡国发大水,冲走四千多家。前一年选取良家子女,不戴面饰入殿,武帝亲自观看挑选,衹注重姿色,不过问德行,有藏匿的以大不敬论罪,士大夫忧愁怨愤,天下责难此事,这是阴盛的应兆。
三年六月,益、梁二州八郡国发大水,死三百多人。七月,荆州发大水。九月,始平郡发大水。十月,直、涂、蛮、逸、型、益、垩七州又发大水。逭时贾充等人专断政事肆意妄为,而正直的人疏远到外地的很多,是阴气盛。
四年七月,司、冀、兖、豫、荆、扬等二十个郡国发大水,损害秋庄稼,毁坏房舍,有人死亡。
太康二年六月,泰山、江夏发大水,泰山被冲毁三百户人家,死六十多人,江夏也死了人。这时平定吴国后,王浚有首功但遭到无故诋毁弹劾,苞、买没有谋划却蒙受重赏,收星姬五千人,纳在后宫,这是其应兆。
四年七月,銮州发大水。十二月,适宜和型、荡六州发大水。五年九月,四郡国发大水,又降霜。当月,卖岂等五郡发大水。六年四月,十郡国发大水,毁坏庐舍。七年九月,八郡国发大水。八年六月,八郡国发大水。
惠帝元康二年,有水灾。五年五月,颖川、淮南发大水。六月,城阳、东莞发大水,死了人,荆、扬、徐、兖、豫五州又发水。这时惠帝即位已经五年,仍然没有举行郊祭,冬祭秋祭也多不亲自去办。这是对简慢宗庙荒废祭祀的惩罚。
六年五月,荆、扬二州发大水。遣时贾后扰乱朝政,宠信任用买、郭,女主专断朝政,是阴气盛的应兆。
八年五月,金墉城水井涨溢。《汉志》,成帝时有这样的变异,后来王莽篡位。现在有此变异,赵王司马伦篡位,司马伦在此城废掉惠帝,所在之地的井涨溢,是天意。九月,荆、扬、徐、冀、豫五州发大水。这时买后残暴乖戾更加严重,韩谧骄横猜忌更加张狂,终于害死太子,很快因祸害被灭。九年四月,皇宫中井水沸腾涨溢。
永宁元年七月,南阳、束海发大水。这时齐王司马同专断朝政,这是阴气盛的应兆。
太安元年七月,兖、豫、徐、冀四州发水。逭时将相抢掌朝政,没有尊主之心,这是阴气盛的缘故。
孝怀帝永嘉四年四月,江束发大水。当时王导等人暗中有拥戴新帝的计谋,这是阴气盛。
元帝太兴三年六月,发大水。这时王敦心怀叛君之心,傲慢欺凌君主,这是阴气盛。四年七月,又发大水。
永昌二年五月,荆州和丹杨、宣城、吴兴、寿春发大水。
明帝太宁元年五月,丹杨、宣城、吴兴、寿春发大水。逭时王敦权力大威胁君主,这是阴气盛的缘故。
成帝咸和元年五月,发大水。这时继位的君王年幼,母后代行职权,庾亮以长舅身份在皇宫中掌握政权,这是阴气胜阳气的缘故。
二年五月戊子,京都发大水。当年冬,因苏峻举兵,都邑毁坏。
四年七月,丹杨、宣城、吴兴、会稽发大水。当年冬,郭默作乱,荆、豫共同讨伐他,半年才平定,这是有军事战争的应兆。
七年五月,发大水。这时皇帝不能亲自处理政务,政权由大臣掌握,这是阴胜阳。
咸康元年八月,长沙、武陵发大水。
穆帝永和四年五月,发大水。五年五月,发大水。六年五月,又发大水。当时年幼的君主幼稚,母后代理朝政,又将相大臣各自掌握权力,与咸和初年情况相同。
七年七月甲辰夜,汹涌的大水冲入石头,死数百人。这时殷浩以私愤罢免蔡谟,远近的人都指责他。又年幼的君主在上而殷浩、桓温发生冲突,挑选部众集合军士,各人都要提高自己的权力威望,这是阴胜阳的应兆。一说,汹涌的大水冲入互头,被认为是起兵事的预兆。后来殷浩、但温、邀适、茎羞连年征伐攻战,百姓忧愁怨愤。
升平二年五月,发大水。五年四月,又发大水。这时桓温控制朝政,专事征战讨伐,阴胜阳。
海西太和六年六月,京师发大水,平地敷尺深,淹到太庙。朱雀大船的缆绳断裂,三艘流入大江。丹杨、晋陵、吴郡、吴兴、临海五郡又发大水,冲走庄稼,黎民百姓遭受饥荒。当初,四年桓温北伐失败,损失十分之九,五年又征讨淮南,一年多才平定,这是百姓忧愁怨愤的应兆。
简文帝咸安元年十二月壬午,汹涌的大水冲入石头。第二年,贼寇卢竦率领部众几百人进入宫殿,掠夺武库三库的兵器仪仗,游击将军毛安之讨伐消灭了他,这是军队兴起阴盛的应兆。孝武帝太元三年六月,发大水。这时孝武帝幼小,朝政由将相掌握。五年五月,发大水。六年六月,扬、荆、江三州发大水。八年三月,始兴、南康、庐陵发大水,平地有五丈深。十年五月,发大水。从八年打败苻坚后,出兵中州,没有一年安宁而没有劳役,这是忧愁怨愤的应兆。
十三年十与,汹涌大水冲入石头,毁坏大船,淹死人。第二年,慕容氏侵扰司州、兖州,镇守防卫西北,疲于奔命,这是忧愁怨愤的应兆。
十五年七月,沔中各郡及兖州发大水。逭时沿黄河有纷争,这是征伐戍边频繁劳累兵民的应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