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粤西游徐霞客游记记十八(5/7)

搭船的人去了五个,又换了四个人,船夫停下来等他们,上午才开船。向南行五里,江折向东去,又行五里,便折向东南而去,两岸重又开阔起来。又行十五里,有溪水自西边前来注入柳江。又向东南一里,是勒马堡,堡在江左,过了此地就是得州府的桂平县境内了。又向南十里,两岸的山渐渐合拢,又行五里是横石矶。有岩石自江右山麓横突在江中,急流倒涌,竟然极尽了汹涌无际的气势。大体上两岸的山崖都是紧逼过来束拢,由此是入峡的开始。又往南行五里,转向东南二十里,江左岸边辟出一块平地,这里是碧滩,建了城堡派驻了军队,是峡中的分界,名叫镇峡堡。又往东南十里,两岸山势高耸,独自胜过群峰,不时有悬绝的石峰耸峙。江流到这里转向东去,江流由南回转到东去之处,江左岸俯瞰江流的岩石上,有刻在石头上的大字,当地人指认为韩都指挥使留下的题辞,但船太快不能辨认。又向东北行二十里,有条小溪自北边冲破崖壁而出,溪谷内深峻曲折,如墙壁相夹。又向东去是大藤峡,大江南北两侧的山崖,都有岩石突出江中。据说从前有粗藤横架在江面上,所以南北两面山上的盗贼,这边追剿就逃窜到那边,那帮人得以借此作为桥梁,而我军不能施展它强大的威力。自从韩雍公剿灭盗贼并砍断藤条后,改名叫断藤峡。过断藤峡后行五里,下了弩滩,终于向南出了峡口。有水流自东面前来注入柳江,叫做小江口。这条河水由武靖州流来,到此地,合流后往西南流下去,水势十分汹涌湍急,大概是出峡后就任凭纵情奔流了。北面从横石矶入峡,南边到弩滩出峡,峡中山势回绕逼窄,正如道州的拢江,严陵的七里拢。但此峡相距六七十里,开始入峡时是呈东西向的峡谷,中途转向成为南北向的峡谷,峡中没有居民房屋,丛林遮蔽天日,两旁是瑶人、憧人的藏身聚居地,所以容易发生暴乱。假使砍去树木开通道路,凭借泉水驻兵屯守,便也是如丹崖、钓台一样景色优美的处所了。今天碧滩之上设置了镇峡堡,看上去十分孤单,慈怕松懈忽视之后,不足以震慑戎族之心了。出峡后,又往西南顺山而下,十五里到达得州府。已经天黑,停泊在大北门。大藤峡往东到达府江大约有三百余里,是漓江、柳江两江相夹的中间地带。两江流域的瑶族盗贼从前十分猖撅,屡次征讨之后,今天两江流域十分安定。正当盗贼猖撅之时,东西两部盗贼互相勾结,大概这其中是得力于山地吧。往东救助府江,向西援助大藤峡,互相逃窜潜伏,正所谓狡兔有三窟了。王新建讨伐平定之后,应该有所部署,留待考察。

二十一日隔夜停泊在得州大北门税厂下。半夜风雨大作,五更时雨停了,但风势刮得震撼不止,早餐后才减弱。于是登岸走入大北门。往南行半里,转向东走一里,路过府衙前,又行半里,抵达四牌坊。折向南走半里,出了大南门,就见郁江自西南流来,笋过城转向东北,到小北门与黔江会合后往东北流去,下到平南县流到梧州-在南门释站前讲定了寓所。于是登上小北门城墙上的矮墙,望见两江会合之处,有沙洲正当急流之中,那江水虽然往北流去,但又回绕向东南方下流到苍梧。沿着城墙往西行,望见两山高耸出云天之外,下瞰府城一角,山上有纵横交错的岩石,当地人指点那地方有寺院,应该就是志书所称的三清岩了。它后面的山就是大藤峡。此时由于还没有住定旅馆,来不及移步前往,姑且找了挑夫下船,担行李放在南门外旅店里。静闻跟在后面走,四处找不到,下午才到来。傍晚时仍下雨。

二十二日清早,雨又下得淋漓不止。留下静闻、顾仆寄住在碍州的南门,找来挑夫准备去勾漏、白石、都娇三座山游览。早餐后雨停了,于是出发,就从骤站前向南渡过郁江。行五里,到滩头村。又走三里是车路江,下方有座石桥,桥外水面开阔起来,一条小河从东南往西北流入郁江,船得以行到这里。向南二里是石桥村〔住家到了此地,只有滩头及石桥两个村庄,其余全是苍茫的原野。〕从此向南望去,白石山与独秀峰挺拔耸立,好像在三十里开外,可本地人说:“还有六十里之遥,走一整天仍不能到。”大概是山路迂回阻隔的原因。由石桥村往南走,苍茫的原野中四面高中间低洼,平地上有许多倒伏在草丛中突出于地上的岩石,分散着很多深裂积水的地方。二里路,见到一处回绕的石壑,四面环绕着树丛,中间贮着清流,有深坠的深潭,有迸裂的裂隙,潭水与岩石显出悠然自得的样子,也算是荒野中的奇异景象了。〔据考察,先得知得州城南十五里处有个深水,在旷野中天然的怪石砌在它四旁,泉水深绿清澄,水中有大鱼,人不敢捕,就是此地无疑。〕再往南,就见积水潭更多。〔怀疑就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