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国葬》的象征xing、悲悼xing与神秘xing
《国葬》是《台北人》的最后一篇,也是较短的一篇,全文大约六千字。这个短篇小说,固然也ju有独立xing,自成一个优秀完整的作品,它在《台北人》整ti结构中所占的地位和意义,却更值得我们注意。如果《永远的尹雪艳》是《台北人》的序言(prologue),《国葬》,更显而无疑的,是这本小说的结语(epilogue)。或许,我们甚至可以说,《国葬》一篇,是台北人墓碑上雕刻的志文。
故事是写一个力衰ti弱的老者秦义方,在一个寒冷的十二月清晨,到台北殡仪馆内他旧日长官李浩然陆军一级上将的灵堂,当时之所见所gan,以及隆重的公祭典礼之后,他好不容易登上一辆十lun军卡车,跟着灵枢启程赴墓地的情形。小说始终客观叙述,作者首先把故事的人、地、时,予以客观描写,固定下来。可是在秦义方向李将军的遗像跪拜过后,作者随着秦义方的内心ganchu2,很自然地钻入他的内bu意识,于是开始藉由这个老副官的主观观点,回叙往事,抒发gan慨之情,揭lou李将军的为人。这之间,作者又时而夹入灵堂里动静的客观描述(在秦义方观察所及范围内),主要却是为了继续刺激引发秦义方的回忆。小说近尾,启灵时分,又有一段文字,客观叙述秦义方如何不容易地获准搭上一辆侍卫卡车去送灵。小说即以他在卡车上兴起的一个光荣往事回忆为终结。
从秦义方的内心自白或唠叨,我们得知他打北伐那年起,就背了暖水壶跟着李将军,从广州打到山海关,之后几十年间,忠诚服侍他,陪他渡过各zhong大风大险。可是数年前,由于年纪衰老,又得了哮chuan病,李将军终于叫他退休,到天气暖和的台南养病。他满心不愿意,一则因为跟了李将军一辈子,很以自己是他的副官为荣,不愿丧失这个shen份;二则因为他十分敬爱李将军,觉得天下只有自己才摸得清楚他的脾气,知dao如何照顾他,极不放心把这个责任jiao付给别人。可是主人既然已经开了口,他觉得没脸在公馆里赖下去,只得退休到台南,住在荣民医院里养病。从他在灵堂里兴起的一堆内心牢sao,我们得知他把李将军的心脏病突发死亡,完全归罪于那些不懂得如何照顾他的年轻侍从“这些小野zhong”“这起吃屎不知香臭的小王八”他真的相信“这次要是他秦义方还在公馆里,他就不会chu事了”小说里,chu1chu1呈示chu老的一代被年轻一代取替的现象。例如公祭典礼中“一式大礼服,佩dai得十分堂皇”的三排将官,都是“新升起来的将官”秦义方“一位都不认识了”
秦义方这个人,有优点也有缺点。作者对他,虽然明显的满怀温暖的同情,却保持客观写实,不隐饰他的缺点,没把他理想化。他诅咒年轻的侍从,就是一例。他怨恨这些年轻侍从,一方面因为他觉得他们没好好的照顾李将军,另方面必也因为他们夺走了他的shen份地位。他也是个颇有虚荣心的人,人家称他“李浩然将军的副官”他就觉得“光彩得了不得”后来长官叫他退休养病,他的首一反应,是觉得不“ti面”我们甚至还可说,他颇有点“势利yan”:不论是抗日胜利那年在南京中山陵,或今日在台北李将军的灵堂,他都十分注意那许多的“高级将领”“将级军官”对于那些享有高贵地位的将军——尤其是上一代的——他满怀敬慕和近乎童稚的好奇。
对于他衷心敬爱的,服侍了一辈子的长官,秦义方也不是没有怨言。他内心咕嗜,李将军嫌他老,嫌他病,把他“撵chu门去”虽然,事实是,他真的老,真的病,需要休养。
然而,就是在他咕噜埋怨的时候,我们从他的抱怨口气,gan觉chu来的,还是他对主人死心塌地的“忠”和“爱”除了忠诚的敬爱,他对李将军还怀有一zhong近乎母xing的卫护心理。夫人过世后几年内,冬天夜里,他常起来替李将军盖被,就是一个例子。在灵堂里,他看到久居mei国的李少爷,向吊唁的客人鞠躬答谢。以前少爷从军校装病退下来,跑到mei国去的时候,李将军气得一脸铁青,喝dao:“你以后不必再来见我的面!”过了这许多年,现在又见到已经长成中年人的少爷,秦义方“那张皱成了一团的老脸上,突然绽开了一抹笑容来”他“伸chu手去,他想去拍拍中年男人的肩膀